郑廷鹄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的诗作以含蓄、深沉著称。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石山 - 马岭开屏嶂:马岭如同屏风一样展开在群山之中。 - 崚嶒出万山:崚嶒是形容山峰高耸陡峭的样子,万山指代众多的山峰。 2. 石田薄云际 - 石田:指覆盖着石头的土地。 - 薄云际:薄薄地飘浮在云层之上。 3. 丹灶在人寰 - 丹灶:用丹砂(一种矿物质)烧制的炊具,这里可能指炼丹炉。 - 人寰:人间
【诗句】 东坡留胜迹,故老识双泉。 洞酌常如旧,渑淄各自妍。 参公应是主,牧守正须贤。 兴复何年事,长歌岂弟篇。 【译文】 苏轼在东坡留下了许多美丽的遗迹,当地的老人都能认出双泉的名字。 他每次饮酒都如同往常一样,而渑池和淄川的泉水各有各自的风味。 苏轼治理地方,必定需要有才能的人来做主人,管理百姓,必须选贤能的人来做牧守。 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往日的盛世呢?让我们用歌声表达我们的欢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色,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第一句:“石洞蔼晴晖,高台碧翠微。” - 石洞:石头构成的洞穴,通常指山间的岩洞。 - 蔼晴晖:形容阳光洒在岩石上,形成斑驳的光点或光影交织的景象。 - 高台:高大的平台或楼阁。 - 碧翠微:青绿而淡雅。 - 译文:石洞里弥漫着阳光的温暖,高高的台上长满了翠绿的苔藓。 - 注释:这里的“霭”是形容光与影交错的美。 第二句
雁塔三元峰 孤峰浮水外,对面送青来。 石色蒸霞出,湖光映日开。 人当韦肇榜,名寄粤王台。 危亭碑尚在,历历见群才。 注释: 1. 雁塔三元峰:雁塔的山峰,因其形状像三个尖角而得名“三元”。 2. 孤峰:形容山峰高耸,孤独地矗立在水中。 3. 对面送青来:形容远处的山峰仿佛是青色的信使,送来了春天的消息。 4. 石色蒸霞出:形容山石的颜色如同蒸腾的云霞一般绚丽多彩。 5. 湖光映日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 第一联: - 飞步回流顶(回:指山间水声) - 青窗彻上空(窗户高耸入云) - 烟花亭榭外(亭台楼阁如花似锦,景色宜人) - 海树酒卮中(海上的树木在酒杯中摇曳生姿) 第二联: - 徙倚群芳异(徒倚:徘徊) - 回环四望同(回环:环绕) 第三联: - 悠然心赏处(悠然:闲适自在) -
司空直宿 直宿尚书省,潇潇带月过。 冬官寒更早,水部夜如何。 柝向风声近,帘开烛影多。 少陵官不薄,醉后且长歌。 译文: 司空直宿于尚书省,深夜带着月亮走过。 冬官的寒冷比早晨更早降临,水部的夜晚又怎样呢? 柝(敲击用的木棍,用于夜间报更)传来风吹的声音,窗帘被打开,烛光映照出人影。 少陵官的待遇并不薄,喝醉了酒就唱着长诗。 注释: 1. 司空:古代官职名称。直宿:指在宫中值夜班。尚书省
【注释】 栽莲:种植莲花。 濯(zhe)藕换新池,深根永不移:用洗去泥沙的莲子来种植,使莲花生长在新的池塘里,即使深根于泥而不移动。 赤心清可鉴,绿叶宛相宜:莲花的红色花瓣如同清澈的水珠,绿叶如同适宜的装饰,十分美丽。 细雨新蘋动,微风弱蔓知:细雨打湿了新鲜的荷叶,微风吹过,柔嫩的藤蔓随风摇摆。 朱华常在念,擎盖是何时:红艳的花朵总是让人思念,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它盛开的盛况?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注释,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独对亭 —— 这是第一句,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这个亭子的情景。 彩亭遥积翠,清景向人开。 —— 这里的“彩”和“清”分别形容亭子的外观颜色和景色的美丽。 “遥积翠”指的是远处的山峦被绿植覆盖,形成了美丽的景色。 “清景向人开”则表示这些美丽的景色正对着行人展开。 奇石阶前出,飞泉树杪来。 ——
【赏析】 《钓台亭》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并称为“韩柳”。韩愈的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抨击时弊。此诗即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 首联描写了钓台亭的景色。诗人登上钓台,看到清波荡漾、晨光映照的景象,感到心旷神怡。颔联描绘了钓鱼时的情景。诗人不用投竿起鱼,而是静待鱼儿上钩。此时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福寺与周一阳、江春等饮酒作诗,因感佛家之空寂而写下的。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佛家“果非贪佛性”的理解,以及对年华虚度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答案】 译文:载着美酒寻觅芳香的地方,听到钟声进入佛家的宴会。松门下禅影洒落人间,花境里法鼓声音传来。墙上悬挂的是虚空偈语,窗中漫舞着草书玄文。难道不是贪图佛教本性吗?还不是为了珍惜青春年华。 注释: ①载酒寻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