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寻芳境,闻钟入梵筵。
松门禅影落,花境铎声传。
席上悬空偈,窗中漫草玄。
果非贪佛性,还为惜华年。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福寺与周一阳、江春等饮酒作诗,因感佛家之空寂而写下的。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佛家“果非贪佛性”的理解,以及对年华虚度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答案】
译文:载着美酒寻觅芳香的地方,听到钟声进入佛家的宴会。松门下禅影洒落人间,花境里法鼓声音传来。墙上悬挂的是虚空偈语,窗中漫舞着草书玄文。难道不是贪图佛教本性吗?还不是为了珍惜青春年华。
注释:
①载酒寻芳境:载酒(指酒)寻找芳香的境地。载,装载。②闻钟入梵筵:“闻”,听见,听到。③松门禅影落:松门,指佛寺中的山门。禅影,指佛像。④花境铎声传:花境,指佛寺里的花坛。铎声,指佛寺中的大钟声。⑤席上悬空偈:席上,指佛寺里的僧人。偈,即偈语,佛经中的短小文章。⑥窗中漫草玄:窗中,指佛寺中的窗户。草玄,指草拟文章。⑦果非贪佛性:果,果真。佛性,佛教用语,指众生皆有的佛性,即一切有情众生都具有成佛的潜质。这里用“果”字,是说如果真能悟到佛理,就不会去追求佛性的虚幻。⑧还为惜华年:还,还是。为,是。惜,珍视。华年,青春年华。⑨《庄子·逍遥游》:“吾丧我。”《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南华真经》中也常出现类似的句子。
赏析:
这首诗写在福寺与友人饮酒作诗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好友们在福寺饮酒作诗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于佛教的感悟以及对于人生、时光的感慨。
说明此次出游的目的就是为了喝酒吟诗,享受人生。颔联写诗人在福寺中听到了钟声,便进入佛家的宴会之中。这里的“梵筵”指的是佛家的宴会,是一种清净的场所。而诗人在这里听到了钟声,就进入了这种清净之地。颈联则写诗人在佛院中看到了佛像和僧人,听到了法鼓的声音。这里的“禅影”指的是佛像的影子,而“花境”则是指佛院里的花坛。而“铎声”则是法鼓的声音。这里的“悬空偈”、“漫草玄”都是形容僧人吟诵佛经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对于佛法的虔诚和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尾联则是诗人对于佛理的一种体悟和感慨。诗人认为如果真的能够悟到佛理,就不应该再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青春年华,也应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