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观
诗句释义 1 白旄黄钺两京平:白旄和黄钺是古代的两种象征性武器,这里指代大将军徐丞相平定中原。“两京”可能指的是北方的两个主要城市,即洛阳、长安。“两京平”意味着这两个城市都已平定。 2. 甘雨和风四海清:甘雨和风代表的是天降的及时雨和温和的春风。这句话意味着由于大将军的治理,天下都变得和平与繁荣。“四海清”表示全国范围内的和平稳定。 3. 师出万全非用武:这里的“师出”指的是军事行动
诗句解释: 1. “早朝奉天殿”:指在清晨,皇帝在奉天殿举行早朝。 2. “旭日曈曈启奉天”:描述晨曦初现,阳光明亮,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 3. “百寮云萃武楼前”:百官聚集在皇宫前的武楼前。 4. “青松缀玉传甘露”:形容宫殿中的青松如同宝石般璀璨,同时暗示了皇权的神圣和尊贵。 5. “紫笋浮花瀹醴泉”:用紫笋来比喻皇帝,用花来形容皇帝的恩泽,而提到“瀹醴泉”表明皇帝的治理像美酒一般甘甜。 6
【赏析】 此诗乃明太祖朱元璋赐给侍臣的御制序诗。 “二年十一月和暖如春”,首句即点明了时间,为下文写景张目。“和暖如春”是说气候已转阳春,但此时正是深冬,因此用“和暖”一词来形容,显得十分贴切。“上游观上苑,召侍臣危素宋濂詹同吴琳及观等赐宴于奉天门东紫阁”,这两句交代了赐宴的具体时间和对象。上苑是皇帝游赏之地;侍臣指侍奉皇帝左右的大臣。“危素、宋濂、詹同、吴琳”都是明朝初期的名臣贤士
翠葆葳蕤九凤旗,东华遥望立多时。 都堂启事貂蝉集,率卫轮班虎豹驰。 月绕珠帘升讲席,花迎金辂肃朝仪。 六王炳炳前星后,珠纬联辉上玉墀。 注释: 翠葆葳蕤九凤旗:指的是皇帝使用的绿色旗帜,上面绘有九条凤凰图案。 东华遥望立多时:指皇帝在东华门远望,站立了很久。 都堂启事貂蝉集: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聚集在一起,讨论政事。 率卫轮班虎豹驰:描述了官员们轮流值班,如同猛虎和雄豹一样迅速行动。
【注释】 大本堂二首:这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两首诗。大本堂:指皇宫内的一个藏书楼,也称为玉堂。六斋:唐代宫中藏书之地。帝子:皇帝的儿子,这里指皇子。联龙衮:指皇帝所穿的龙纹礼服。三岛:指蓬莱山,相传为神山,是传说中的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列雁行:指皇帝仪仗中的仪仗队排列整齐如同飞翔的大雁。绣毂:装饰华丽的车盖。青鸾:传说中凤凰的一种,这里指代皇帝乘坐的车。金羽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基本特征,并能言之有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注意不要出现文句的增删。首先理解题目要求“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句,注意关键字词。 【答案】 旧大本堂:指旧时的大本堂。旧大本堂是明代翰林院的官署,位于北京东长安街。玉署储书紫禁 东,宛然麟凤穆清风。玉署:翰林院的代称。储:储备、收藏。紫禁:皇宫。东
到三山马汝舟家在常德欲托附书与李泰适安 萧萧骢马憩三山,游子相逢一破颜。 杨柳春风官舍静,桃花流水钓舟闲。 棘端最险猴犹立,华表虽遥鹤欲还。 早晚写书来附汝,鼎城千里寄柴关。 注释: 1. 萧萧骢马憩三山:骢马是指黑色的骏马。三山即指浙江的天台山、越州(绍兴)的会稽山、明州的普陀山。 2. 游子相逢一破颜:相逢,见面。破颜,面带笑容。 3. 棘端:荆棘丛生的山崖边。棘,通“棘”,泛指刺人或荆棘。
【注释】 都昌怀旧隐二首:作者在浔阳江口的都昌隐居期间,写了两首诗。 江雾仍为雨:“江雾”指江面上浓密的雾气,“为雨”即成为下雨。这里说,江上浓雾仍然像雨一般笼罩着大地,暗示了时世艰难,诗人心情忧郁。 山花故作容:“山花”指山野上的鲜花,“故作容”意为故意做出美丽的面容。这里说,山野上的百花虽然盛开,但是诗人的心情却如同被囚禁的人一样郁郁不乐,无心欣赏。 秋风余鼠雀:“秋风”指秋天的风
早朝武楼 两阁花融禁御清,六符星润泰阶平。 紫云华盖连中道,金水芙蓉绕内城。 一语回天当国相,三呼动地复租氓。 远夷日见来朝使,方物纷纷效进呈。 注释: - 两阁:指皇宫中的两个重要宫殿,即东宫和西宫。 - 花融:形容花朵的香气弥漫,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 六符星润泰阶平:六符星指的是古代皇帝使用的六种象征性物品,如玉玺、节杖等。这里暗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 紫云华盖
【注释】 午门阙:即明故宫的午门。旌旗:指皇宫门前的仪仗。旖旎:美丽的样子。集中衢:聚集在交通要道上。日上金桥:形容皇帝的车驾威武壮丽。剑佩:皇帝出行时的仪仗。双阙:指皇宫。云中开凤扇:形容皇城高耸入云,像凤凰展翅飞翔。六王:指南唐李唐皇室的六个王族成员。天捧龙舆:形容皇帝乘坐的天子车舆。成均:《周礼》中的大学,是古代的教育中心。被命:受使命。仍敷教:继续教化。大本:根本。承恩:承受皇恩。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