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今沼
这首诗的译文是:清秋时分,泉水潺潺,仿佛在发出声音,我拄着拐杖想去探索它的源头。没想到山门前竟然有你这位良友来访,真是枉费我来寻访。我们高人一起欣赏着这清静的夜晚美景,月亮挂在轩窗中明亮而宁静。此时碧天之下,叶子随风摇曳,令人心醉神迷。 注释如下: - 清秋泉籁发:指的是秋天的清风吹动了山泉,发出的声音就像自然界的乐音。 - 杖策欲穷源:拄着手杖,想要找到水的来源。"穷源"意味着探寻水的源头。
《关山月》:边塞之思 朔漠秋天高,微轮耀戟毛。这句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秋天的壮丽景象,微风中的战车和锐利的戟刀在苍茫的天地间显得尤为醒目。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战场的辽阔与冷峻,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让人不禁对那遥远的战场生出几分遐想。 沙场千里白,关塞一声号。这一句则转入更具体的场景,沙场的寂静与关塞的号角交织成一幅边疆战士生活的图景
【注释】 自客水村里,登高仍泛舟:自己住在客水村中,登上高处仍然泛舟出游。 凫鹥(fú yī)分渚月,鸿雁急霜秋:野鸭和鸳鸯在河中小洲上,争先恐后地飞向天空,而大雁则急匆匆地向北方飞去。 篱菊无从把,山萸难可求:篱笆里的菊花无法采摘,山里生长的酸枣也难以得到。 有怀成远梦,兹夕在高楼:心中怀着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今晚独自在高楼之中遥想他乡。 【赏析】 九日泛舟同梁器圃怀徐圣甫 从诗题看
【注释】 何书子:何逊。 罗季:即刘季连,字季连,南朝梁诗人。 忆罗季:怀念刘季连。 邝湛若:名湛若,字湛之。 【赏析】 此诗作于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冬,当时萧纲年方十三,而何逊已四十七岁,两人虽同为文人,但年龄相差悬殊,所以此诗也流露出作者的感伤之情。 首联:“念旧剑犹在,欢新盖偶倾。” “念旧”二字点明了题意,是说想起过去的事来了,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访何友大何左王水村因题其书楼 相见皆如旧,门多君子俦。 方塘回绿荫,高阁对青洲。 残雨海潮满,微云溪水流。 歌声南浦外,日落采菱舟。 注释: - 相见皆如旧:见面时都像以前一样亲切。 - 门多君子俦:门前聚集了很多有才德的人。 - 方塘回绿荫:方形的水塘周围长满了绿色的树荫。 - 高阁对青洲:高高的楼阁面对着青翠的岛屿。 - 残雨海潮满:残留的雨水使得海面涨满了潮。 - 微云溪水流
注释: 送梁颙若归西樵:送梁颙回到西樵山。梁颙,诗人的朋友。 泉壑旧游处,奉亲还寄家:泉水和山谷是我以前游玩的地方,现在我回家了,把亲人托付给你们。泉壑旧游处,指诗人以前居住的地方;奉亲还寄家,指诗人现在要离开家乡回西樵山,把亲人交给朋友照顾。 翠屏千嶂合,瀑水一泓斜:绿色的屏障(翠屏)和成百的山峰相连,瀑布像一道长流的水从山腰飞泻下来。翠屏,绿色的山岭;千嶂,形容山峰很多;瀑水
【赏析】 《蓢溪泛舟》: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是诗人游览山水时有感而作。全诗共四句,每句话都紧扣着“山”字来写。前两句描写了山野中的景色;中间两联写自己乘月夜来到山上的情景和所见;后两句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首句“野店柴门外”,点明游人的行踪是在野外。“柴门”,指用树枝、茅草等编成的简陋的门户,这里代指野店。一个“柴”字,不仅表明了这家小店的简陋,而且从侧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次句“渔舟绿水湾”
解析: 第1句:“坐叹春风晚,寥寥归故乡。” - 关键词: 春风、晚、归故乡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春风代表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而晚意味着时间已晚,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归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2句:“背城向水阔,隔竹到溪长。” - 关键词: 背城、水阔、隔竹、溪长 - 注释: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村景象
【解析】 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同时结合题目所给的注释,理解诗的内容,再进行默写。 【答案】 ①高楼:高楼大厦。②夜坐:晚上独自坐在高楼上,以寄托情怀。③潸然:眼泪流下来。④萧疏:萧条稀疏。⑤碧云海渚外:碧云缭绕在海边,海渚之外。⑥凉露桂枝前:清凉的露珠落在桂枝上。⑦持竿客:拿着钓竿钓鱼的人。⑧秋江有钓船:秋天里的江水里有钓船在行驶
重阳节的前一日,在南楼为送别归客而吟诗。 日暮时分悲感秋色凄清的离别之人,登高临远为送别的友人。 砧声一片,在冷月之下,一片砧声,寒气袭人。 岭头一叶,是落叶,分得十分清楚。 断岸上霜花初落,芳香亭中菊花正开。 明日东篱边再会,知道你醉倒山中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