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店柴门外,渔舟绿水湾。
我来石桥暮,乘月下西山。
荒径行人绝,疏林飞鸟还。
自悲黄发乱,惭愧白鸥闲。
【赏析】
《蓢溪泛舟》: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是诗人游览山水时有感而作。全诗共四句,每句话都紧扣着“山”字来写。前两句描写了山野中的景色;中间两联写自己乘月夜来到山上的情景和所见;后两句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首句“野店柴门外”,点明游人的行踪是在野外。“柴门”,指用树枝、茅草等编成的简陋的门户,这里代指野店。一个“柴”字,不仅表明了这家小店的简陋,而且从侧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次句“渔舟绿水湾”,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图。“渔舟”,指小船,是渔民捕鱼时所乘坐的船。这一句写出了作者看到渔舟后所产生的联想:他似乎看到了渔民在绿水中撒网捕鱼的情景。“湾”,即曲折的地方,水流经过狭窄处形成的回环曲流。“绿水湾”,形象地写出了流水蜿蜒曲折的特点,也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我来石桥暮”,进一步点明了作者此行的目的。“石桥”,指一座用石头搭建而成的桥。这里的“石桥”是指那座位于山涧之上的古老石桥。“暮”,指傍晚时分。“暮”,既写出了时间,也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这句诗通过“石桥”这一意象的运用,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作者站在石桥上远眺的景象。
末两句,“荒径行人绝,疏林飞鸟还”,则是作者由观景转向抒情的表现。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表现山间的幽静与空寂。“荒径”,指荒凉偏僻的小路,这里指山间的小路。“疏林”,指稀疏的树林,这里指山上的林木。“飞鸟还”,即飞鸟归来。这两句诗通过写荒径无人迹、疏林中飞鸟归巢的景象,使读者更加感受到了山间那种宁静、空寂的氛围。
最后两句“自悲黄发乱,惭愧白鸥闲。”则是作者由抒情转入议论的过程。前句“自悲黄发乱”,既是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叹,又是对自己头发稀疏、凌乱的自嘲。后半句“惭愧白鸥闲”,则是说自己不如白鸥那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没有能够像白鸥那样悠然自得地生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身衰老和无奈的感叹,又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