窳薄非令器,容受固不宜。
六籍虽云诵,于道竟何如。
晚途弃末学,农圃以为师。
方春治台笠,南亩秉镃基。
出入田水间,沾湿岂暇辞。
但愿秋谷成,童稚有粥糜。
沮溺自辞世,小人安敢期。
耕田
《耕田》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述农民的辛勤劳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农民生活艰辛的理解。
译文:
农具不精良,耕种不适宜。
虽然六经已诵读,于道却如何?
晚年抛弃学业,以农夫为师。
春天修理蓑衣笠帽,南亩耕地手持锄头。
出入田水间,湿透衣服怎能辞让?
但愿秋天谷子熟,小儿稚女有粥吃。
沮溺自辞世,小人怎敢期?
注释:
- 窳薄非令器:意为农具不精良,不适合耕种。
- 容受固不宜:意为虽然六经已诵读,但于道却如何,表示对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无奈。
- 晚途:指晚年。
- 农圃:指农事和园艺工作。
- 台笠:指遮阳用的笠子。
- 南亩:即南亩田,田地。
- 沾湿:被雨淋湿。
- 童稚:儿童。
- 粥糜:即粥和饭食,泛指食物。
- 沮溺:战国时期隐士,此处借指农民。
- 小人:指普通百姓或没有学问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耕耘、不畏艰苦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比农耕的艰辛和读书的无用,表达了对农民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同时,诗人也反映了自己对知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无奈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