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虚心植,冉冉繁阴布。
既掩猗兰砌,还覆莓苔路。
卷舒今自知,衰荣随所寓。
默契方在兹,临轩挹清醑。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咏池上芭蕉

  • “亭亭虚心植”:形容芭蕉的叶子高高挺立,如同谦虚的君子。
  • “冉冉繁阴布”:描述芭蕉叶茂盛,遮蔽了阳光。
  • “既掩猗兰砌”:表示芭蕉叶已经遮盖在兰花的小径上。
  • “还覆莓苔路”:说明芭蕉叶覆盖了通往小路的泥土。
  • “卷舒今自知”:表达芭蕉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卷曲或舒展。
  • “衰荣随所寓”:指芭蕉的生长和枯萎都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来,无需人为操控。
  • “默契方在兹,临轩挹清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在庭院中品尝美酒的愉悦之情。

我们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译文:
亭亭的芭蕉叶轻轻摇曳,
慢慢生长出茂密的阴凉。
它已经覆盖了花园小径,
也覆盖了通往小路的泥土。
芭蕉叶随风卷曲或伸展,
它的衰败与繁荣都随环境而定。
这种和谐的关系正是自然之道,
面对美景,我不禁举起杯来饮酒。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芭蕉的自然生长,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观察到了芭蕉叶片的生长状态,从“亭亭虚心植”到“卷舒今自知”,生动地描绘了芭蕉叶随风卷曲或舒展的自然风貌。诗中的关键词“亭亭虚心植”、“冉冉繁阴布”、“既掩猗兰砌”、“还覆莓苔路”等,都形象地展现了芭蕉叶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领悟到了自然界的规律,即“衰荣随所寓”,这不仅仅是对植物生长的描述,也是对生命哲理的思考。最后一句“临轩挹清醑”,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让人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力,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