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摇落穷秋后,山寒木叶深。 短筇乘野兴,缓步得幽寻。 只是他时事,真成隔世心。 再来陈迹扫,孤磬起清音。 注释: 1. 摇落穷秋后,山寒木叶深:秋天来临,万物凋零,山中的树木叶子也变得深沉,象征着萧瑟的秋意。 2. 短筇乘野兴,缓步得幽寻:手里拿着短竹杖,随意地在野外散步,寻找着内心的宁静。 3. 只是他时事,真成隔世心:只是感叹现在的事情与他过去的经历已经相隔甚远,心境也不同了。 4.
夏至又雨 不识皇天意,空怜小麦秋。 眼穿看垤蚁,心苦辨林鸠。 烟火迟方举,云霓湿未收。 腐儒甘饿死,今日为谁愁。 注释: 1. 夏至又雨:夏天的正午时分(夏至)突然下起了雨,这是不寻常的事情。 2. 不识皇天意,空怜小麦秋:我不知道皇天的意图为何,只知道我怜悯着即将收获的小麦。 3. 眼穿看垤蚁,心苦辨林鸠:我的眼睛盯着蚂蚁的窝,心里却痛苦于鸟儿的声音。 4. 烟火迟方举,云霓湿未收
【注释】: 1. 藏公:指僧人,这里代指僧人。 2. 重:多次、又。 3. 碧沙:碧绿的沙子。 4. 狙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子,这里用来形容人。 5. 山鬼:传说中山里的妖怪。 6. 簪花:插在头发上。 7. 虚白:空荡荡的白色。 8. 寒阴:寒气,阴暗。 9. 转物:改变事物的本性或状态。 10. 忘家:忘却了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野寺的描写与感悟。首联写野寺之幽静
【注释】 道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重过:再次来到。茗饮:以茶为饮,即饮茶。 道人(道侣)常来见我,山中老头准许我们共同到野寺来饮茶。 茶的枝叶可以领悟禅理,像芥子一样包容万物。 影子遮蔽了慈云寺的山门,茶香飘散在忍草园里。 我的辩才现在很钝拙,无事时也会怯于与维摩诘辩论。 【赏析】 本诗是作者同西涧藏公重过野寺饮茶后所作。首联写两人久违相见,相互慰问,并请他一同去野寺饮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夫在江潭捕鱼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潭之水、折苇残萧、沙雨低飞等景物与捕鱼的情景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1. “江潭之水琉璃碧,折苇残萧寒摵摵。” 注释:江潭之水清澈如琉璃般碧绿,折下的苇草发出清脆的声响,寒风吹拂着芦苇。 赏析: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为下文的捕鱼活动做铺垫。通过对江潭之水的形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折苇之声,既写出了江潭之水的清澈
【注释】 飞鸟无心惜羽翰,游鱼随处狎波澜:飞鸟无心爱惜羽毛,游鱼随意玩弄波浪。 于人岂敢行藏异,好我何妨礼数宽:对于别人怎么敢有不同寻常的行为呢?喜欢我又何必拘束礼节呢? 头白亲知稀握手,酒深风雨一凭阑:头发已经花白,亲近的人很少见面了,只有握着手告别。风雨交加,倚着栏杆喝酒,心情忧郁。 年光向晚贪高会,已醉辽东管幼安:岁月蹉跎,到了晚年仍喜欢高朋满座的聚会。已经喝得烂醉,就像管幼安一样。 赏析
射虎将军后,秋风弩蹶张。 注释:射箭的将军之后,秋天的风使弩弓紧绷。 赏析:诗人以“射虎将军”喻指自己,在诗歌中自况自励,表现了诗人不畏强敌、英勇善战、敢于斗争的精神。“秋风弩蹶张”描绘了秋风吹来时,射手拉紧弓弦,准备射击的景象,形象地表现出战士临战前的紧张与激昂之情。 如何明性觉,倏忽变行藏。 注释:怎样才能明白本性,忽然之间改变了行为举止。 赏析:“如何明性觉”是说人应当明白自己的本性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山庄对雪 片月落寒白,微风生近林。 不知侵晓雪,已压四山深。 太素还群有,虚灵见寸心。 丘琴尽清散,一弄水龙吟。 【译文】 月光洒落在寒霜上,仿佛是洁白的一片。微风吹过树林,带来一丝清凉。我不知道凌晨的时候,雪花已经覆盖了四座山峰。太素之气与万物共存,虚灵之心显现在寸许之心。琴声清雅而飘散,宛如流水般地流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注释】 衰废:指自己被废弃不用。勿复道:不要再说了。寸心怀国恩:心中时时刻刻想着国家的恩德。相逢无厚薄:相逢时不分厚薄,即不计较彼此的交情深浅。敷德化:施行德政教化。抚字:安抚百姓。莫辞烦:不要推辞。 【译文】 我被弃置不用,但内心时刻想着国家的恩德。我们相遇并不计较感情深浅,要尽言相告。边地沙漠贫瘠之地的百姓痛苦,边境城镇风俗淳厚。你如能推行德政教化,安抚百姓,就不要推辞劳苦。 【赏析】
对佛跏趺爇白檀,红袈裟映澹黄冠。 等闲不肯轻摩顶,脱帽时时拜可汗。 诗句释义与赏析 对佛跏趺𦶟白檀 - 对佛:指的是佛教中的佛像。 - 跏趺:一种佛教修行姿势,即盘腿坐。 - 𦶟白檀:点燃白色的檀香。 红袈裟映澹黄冠 - 红袈裟:指僧侣的僧衣。 - 澹黄冠:淡黄色的帽子,这里指僧人的帽子。 等闲不肯轻摩顶 - 等闲:通常,不经意地。 - 轻摩顶:轻轻地触摸佛像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