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跏趺爇白檀,红袈裟映澹黄冠。
等闲不肯轻摩顶,脱帽时时拜可汗。
对佛跏趺爇白檀,红袈裟映澹黄冠。
等闲不肯轻摩顶,脱帽时时拜可汗。
诗句释义与赏析
对佛跏趺𦶟白檀
- 对佛:指的是佛教中的佛像。
- 跏趺:一种佛教修行姿势,即盘腿坐。
- 𦶟白檀:点燃白色的檀香。
红袈裟映澹黄冠
- 红袈裟:指僧侣的僧衣。
- 澹黄冠:淡黄色的帽子,这里指僧人的帽子。
等闲不肯轻摩顶
- 等闲:通常,不经意地。
- 轻摩顶:轻轻地触摸佛像的头顶。佛教中认为触摸佛像是大不敬的行为,因为佛陀的头部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
脱帽时时拜可汗
- 可汗:古代对君主的尊称。
- 时时常拜:不断地、经常地致敬。在古代中国,向可汗(皇帝)行礼是表达忠诚和尊重的方式。
译文注释
- 译文:坐在佛像前的和尚点燃了檀香,红色的僧袍和淡黄色的帽子显得格外醒目。他从不轻易触碰佛像,即使是脱下帽子也要经常地向皇帝行礼拜见。
-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佛教僧侣在寺庙中的行为举止,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皇权的尊敬。
作者简介
李锴(生卒年不详),字廷美,号青莲居士,明朝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语言简练,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作品背景与历史意义
《塞上曲四首·其四》创作于明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佛教和儒学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此诗可能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或评论。通过对佛教僧侣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氛围,同时也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