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禅□械,茅庵拥碧沙。
狙公秋拾栗,山鬼夜簪花。
虚白了无染,寒阴半欲遮。
未能心转物,每到辄忘家。
【注释】:
- 藏公:指僧人,这里代指僧人。
- 重:多次、又。
- 碧沙:碧绿的沙子。
- 狙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子,这里用来形容人。
- 山鬼:传说中山里的妖怪。
- 簪花:插在头发上。
- 虚白:空荡荡的白色。
- 寒阴:寒气,阴暗。
- 转物:改变事物的本性或状态。
- 忘家:忘却了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野寺的描写与感悟。首联写野寺之幽静,二联写野寺之清冷,三联写野寺之神秘,末联写野寺之超然。全诗意境清新,笔触细腻。
“不设禅□械”,意思是说野寺没有设置任何佛教戒律。“□”在这里是佛教戒律的意思,“械”指的是枷锁。这一句写出了野寺的宁静与自由。
“茅庵拥碧沙”,意思是说茅屋环绕着碧绿色的沙地。这一句描绘了野寺的自然环境。
“狙公秋拾栗,山鬼夜簪花”,意思是说山中的猎人秋天捡栗子,山里的女子夜晚插花梳妆。这两句分别描绘了野寺中的人与事。
“虚白了无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空中一片纯净,没有丝毫杂念。“虚白”指的是天空的蓝色,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心性如虚空,不受外物的污染。
“寒阴半欲遮”,意思是说寒气已经弥漫到一半,似乎要遮住阳光。这句话写出了野寺周围的环境特点。
“未能心转物,每到辄忘家。”意思是说虽然自己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的心态,但是在野寺这样的环境中,每当到达那里就会忘记自己的烦恼和忧愁。
这首诗通过对野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