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噩
【注释】 览镜:看镜子。 独坐览清镜: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清幽的房间里,看着镜子中的自己。 萧然贫病兼:形容生活贫苦、病痛相伴。 漫嗟人共弃,相对我犹嫌:感叹世人都嫌弃你,而我对你却还有所怜惜。 骨相本来薄:指天生骨骼瘦弱。 身名合用潜:身体和名誉都应该隐藏起来。 不须生妄想: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频复就爻占:多次占卜以决定行动方针。 【赏析】 此诗写诗人因世态炎凉而感慨身世。首联“独坐观清镜”
【注释】 1. 朝昏变气候:早晨和晚上的气候变化。 2. 秋思转茫茫:秋天的思绪变得无边无际,很迷茫。 3. 旅病:因病在外。 4. 觉寒早:觉得冷得很早。 5. 独眠知夜长:独自睡觉才知道夜晚很长。 6. 湖风晴似雨:湖面的春风像下雨一样。 7. 山月晓如霜:山上的月亮在清晨像霜一样洁白。 8. 新雁:刚飞来的大雁。 9. 楼头去数行:在楼上看着雁群飞行而去。 【赏析】 这是一首感秋诗
【注释】 夜坐闻远水声:夜晚,静坐听到远处的水声。夜坐,即夜坐听泉;闻,听到; 孤村群动息,远水夜闻声:深夜的村庄,所有的声响都停止,只有远处传来的水声。孤村,指人迹罕至的山村,群动,这里指人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想得暗流处,无人空月明:我想象着那流水的深处,没有人的地方,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想得,这里是想象。暗流,这里指深流。 遥应连石急,复似杂松清:远远地,水流撞击着石头发出急促的声音
诗句释义 1 鸟啼山客去,一径下深松。 - 鸟叫声中,山中的客人离开了。 - 一条小路通往深处的松树林。 2. 薄雾散幽壑,夕阳生远峰。 - 薄雾在山谷间散开,夕阳映照远方的山峰。 3. 出林初见月,离谷尚闻钟。 - 走出树林后初次看到月亮,离开山谷仍能听到钟声。 4. 还望杖藜处,白云依旧封。 - 回头望去,曾经杖藜(手杖)的地方,白云依然覆盖。 译文 山中的鸟儿叫声中,我独自离去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之一。它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 首句“春云乱远空,送客小溪东。”诗人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天空景象。春云缭绕,飘浮在远处的天空中,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而送客的地点是在小溪东面,暗示着离别的地方是一片宁静的山水之中。 第二句“茅屋秋千雨,板桥杨柳风。”诗人通过描绘茅屋、秋千和杨柳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田园风光。秋千在雨中摇曳,杨柳在风中舞动
【注释】 庐峰: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终朝:整天、全天。 野墅:山间茅舍。涧泉:山间流泉。 藜杖:一种用竹子或木棍做的手杖。 相寻:相互探访。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庐山人的交往情景,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境。 首句“高隐庐峰下”,写自己隐居庐山之高远。“高隐”二字,表明了诗人不与世俗争荣辱、不与权贵争高低的态度。“庐峰”点出庐山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仔细阅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这首诗的大意是:天气晴朗后增添了凉爽,偏知小院东边有新封窗。初秋时刚脱树多风。草静下来缺少食物,叶子低垂隐藏病虫。此时机心虑息,仿佛还在山中。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与环境
秋日东园闲居四首 庭院前槐树叶落下,不再听那蝉的鸣声。 早晨进食是新收获的谷物,秋天穿着旧绵衣。 惜花愁雨夜,晒药看晴天。 渐渐接近中秋时节,楼头月又圆。 注释: - 庭前:指庭院前院。 - 槐叶落:槐树的叶子落下。 - 不复:不再。 - 听鸣蝉:倾听蝉鸣。 - 朝食当新谷:早晨进食是新收获的谷子。 - 秋衣着旧绵:秋天穿用旧的棉衣。 - 惜花愁:怜惜花儿,因雨天而感到悲伤。 - 晒药
以下是对《秋日东园闲居四首》逐句的翻译、注释、赏析: 1. 诗句翻译: - 荒斋无人到,当路长秋苔。 - 澹日合云上,凉风吹雨来。 - 鸟喧园枣熟,蝶乱井葵开。 - 复是去年候,草堂思几回? 2. 译文注释: - “荒斋”:荒芜的书房或斋屋。 - “人不到”:没有人来往,显得荒凉。 - “当路”:门前的路。 - “长秋苔”:长满了青苔。 - “澹日”:淡黄色的太阳。 - “合云上”
秋日东园闲居四首 本无家计累,容易作闲身。买药寄山客,写诗呈故人。 微霜竹篱净,晓日石床新。园里菊花发,又堪招近邻。 注释: 1. 本无家计累:本来没有家庭的经济负担。 2. 容易作闲身:很容易就变得悠闲自在。 3. 买药寄山客:买些药物送给住在山上的朋友。 4. 写诗呈故人:写诗送给老朋友。 5. 微霜竹篱净:微风吹来带着微微寒意的霜气,竹篱显得更加清洁。 6. 晓日石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