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文
秋日和陈文生韵 【注释】 方:正。怪是:奇怪,诧异。偏闻:特别听见。东国书难去:指书信往来困难。去:离去。西山饿早分:指饥饿的人很早分离。知还同倦鸟:知还,即知章(唐玄宗时宰相),字子静。唐代诗人,以清高著称;同“共”,一起;倦鸟:疲倦的鸟儿。不碍等闲云:不妨碍悠闲自在的浮云,表示自己超然物外。 惭愧故人意,传言战血殷。 译文 秋天的声音正在响起,奇怪的事,客中之人偏偏听得更清楚。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往宁靖亭修谒, 旸谷生辉尚未炎, 滕王亭子绿新添。 雨馀折角诚堪异, 海外依人半受嫌。 寻路入来皆茂草, 隔溪处望映珠帘。 主翁有恙因辞客, 名纸烦通属典签。 注释及赏析: - 往宁靖亭修谒:前往宁靖亭拜访。 - 旸谷生辉尚未炎:太阳照耀的地方(旸谷)光芒闪耀,但尚未达到炽热的程度。 - 滕王亭子绿新添:滕王亭子的树木长出了新叶,显得生机勃勃。 - 雨馀折角诚堪异
【注】 效人:效法他人。盘桓:徘徊。草咎:指草木的枯荣,象征世事的兴衰。末路:指仕途的终结。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仕途遭遇和感慨。全诗以抒情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寄迹效人吟”,意思是说自己像古人一样,寄居在官场上,效仿他人的言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句“分得青天在”,意为自己如同得到了一片宽广的天空,可以自由地飞翔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共说暂来尔,淹留可奈何。” - 翻译:我们都说只是短暂的停留。 - 注释:这里的“共说”可能是指周围人的讨论或评论,而“暂来尔”表示的是暂时的停留。 - 赏析:通过询问他人的看法或反应,诗人表达了对于短暂停留的无奈和接受。这种表达方式也反映了诗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自我定位和心理状态。 次句:“驱羊劳叱石,返舍拟挥戈。” - 翻译:驱赶羊群时用力地呼喊石头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海天滞迹久,世受国恩同。 注释: 滞留在海上和天空的踪迹很久了。我世世代代享受着国家的恩惠。 译文: 我在海上和天空的踪迹停留了很久,因为我世世代代都享有国家的恩惠。 2. 事业饥寒后,身名忍辱中。 注释: 经历了事业上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 译文: 因为事业上的挫折和生活的困苦,所以我忍受着屈辱。 3. 困当坚骨力,闲足老英雄。 注释: 面对困境的时候
寄迹效人吟 望水知遥途,隔江风景殊。 艰难依鹭渚,愤发奋虬须。 仙近饥留朔,山移子继愚。 闲鸥不厌我,日共与为徒。 注释: - 《寄迹效人吟》:这是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感受。 - 望水知遥途:望着远方的水,知道路途遥远。 - 隔江风景殊:隔着江面,风景各不相同。 - 艰难依鹭渚:在困难的时候,依靠鹭鸟的巢穴。 - 愤发奋虬须:愤怒地振起头发,像龙须一样威猛。 -
寄迹效人吟 不道十馀载,犹然若故时。 因人作事缓,连我信天疑。 燕雁春秋易,沧桑日月迟。 为兴靡骋感,且滞水之湄。 注释: 1. 不道十馀载: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不道,不知道。 2. 犹然若故时:仍然像以前一样。犹然,仍然。若,像。 3. 因人作事缓:因为别人做事总是很慢。因,因为。 4. 连我信天疑:连我都对上天表示怀疑。连,即使。 5. 春秋易:春秋季节变换快。 6. 沧桑日月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考生要读懂全诗,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把握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和含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赏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如本题中的“赛”、“新妆挂白珩”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本诗是一首乐府《相和歌辞》,描写了民间妇女的生活场景,通过写她们梳洗打扮的过程,来表现农村妇女生活的艰辛,以及她们爱美、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
归望 归望频年阻,徒欢梦舞斑。 在原嗟鸟散,杖策效鳞攀。 镜里头多白,风前泪积殷。 用坚饥馁志,壮士久无颜。 注释: - 归望频年阻: 归望频繁却受阻,意味着作者想要归来的愿望多次被阻止。 - 徒欢梦舞斑: 徒然地在梦中欢舞,但梦中的景象也变得模糊不清。 - 在原嗟鸟散: 在原野上叹息鸟儿已经散去,这里暗示着作者的孤独和无助。 - 杖策效鳞攀: 拿着拐杖像鱼一样努力向上爬升。 - 镜里头多白:
注释: 葛衣吟:穿着葛衣吟诵。 岁月复相从:年轮又重新交织在一起。 中原起战烽:中原地区又燃起战火。 难违昔日志:难以违背我当初的志向。 未泯一时踪:没有泯灭我的一点踪迹。 故国山河远:远方的故国山河。 他乡幽恨重:在异地,我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怨恨。 葛衣宁敢弃:即使放弃葛衣,我也绝不抛弃我的志向。 有逊鲁家佣:比做鲁家的佣工还要低一等。 赏析: 这首诗以葛衣为线索,贯穿了诗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