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应澍
【注释】 三月二十四日有怀作:诗题下自注“乙巳(1255)年春,时居钱塘”。乙巳年即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三月二十四日,作者与友人相会于西湖之滨。 回首趋庭日:指当年侍奉父师之日。 祥光聚一门:祥,吉祥;光,光彩;聚,集中;一门,门生。言当年师生之间,其光辉、荣华都集中于一室之中。 春烟多翠色:春天的烟雾笼罩着青翠的山色。 夜雨长苔痕:夜晚的细雨滋润着苔藓,使它们长出了痕迹。 后起幸无恙
丙寅年重阳节清晨登上岳麓(山名。在湖南长沙西面) 早晨渡湘水,手提酒壶登翠微峰。 寻找碑文怀念北海君,采摘菊花思归故里。 月亮落山群鸡齐鸣,霜降时节雁南飞。 炊烟袅袅连成万户,红日高照征衣。 注释与赏析: - 清晓渡湘水:清晨时分渡过湘江。这里的“清晓”指的是早晨,表达了诗人早起的情态。 - 携壶登翠微:提着酒壶,登上翠微峰。"翠微"是形容山峰青翠而美丽,这里指代岳麓山。 - 寻碑怀北海
春柳 万缕千丝绿正齐,徘徊几度向清溪。 春江送别怀前渡,晓月登程望远堤。 千里尚劳青眼顾,一枝定许白头栖。 依依城郭开晴处,莫唱阳关最惨悽。 注释: - 万缕千丝:形容柳树的枝叶繁茂,千条万缕。 - 青眼顾:形容对某人的深情厚意。 - 白头栖:形容岁月流逝,白发苍苍的老态。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诗,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感慨。首句“万缕千丝绿正齐”
【注释】 底事:何因。甚,深。频:频繁。惊:惊动。阑:尽,尽兴。家遭荡折:家园遭到战乱,房屋被毁。有家:有家室的,指诗人自己。何处:哪里,何处问平安。却怪:反觉奇怪。偏教:偏偏使。客路:旅居他乡之路。团圞:团聚。 【赏析】 这首诗是写在战乱中,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以望月起兴,抒发了对家乡的怀念与思亲之情。 秋夜,月光皎洁,但诗人心中充满了忧愁和伤感。他看到月亮
春日感怀 江山递今古,一览放怀宽。 功可传名易,才兼有德难。 春风如恋客,旧雨竟辞官。 爱听斜阳外,渔歌起渺漫。 【注释】 1. 江山递今古:指江山历经沧桑,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 2. 一览放怀宽:指心胸宽广,能够容纳万象。 3. 功可传名易:指功名可以传承,名声容易获得,但真正的才能和品德却很难得到认可。 4. 春风如恋客:春风似乎对游人依依不舍,如同恋人般留恋离去的客人。 5.
芙蓉城外是吾家,记得春风笑语哗。 注释:芙蓉城外的风光就像我家一样,我还记得春风中那些欢快的笑声。 池馆当初饶宴咏,园林此后正繁华。 注释:当初的池馆里可以尽情地吟诗作赋,而后来的园林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 江南远道怜芳草,湘上羁踪感落花。 注释:在江南的遥远道路上我不禁怜惜那青青的小草,而站在湘江之边我又感叹着飘零的花。 杜宇声声归去好,不堪佳节滞天涯。 注释:杜鹃鸟一声声叫着归去
【注释】 羡尔他乡住:羡慕你在他乡安居。 团圞聚一家:团聚在一起,像团圆的月亮一样。 青山欣有托:青山也乐于寄托你的身心。 白发笑同华:年迈的白发也可以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焕发光彩。 今古如流水:古今就像流水一样,不停地向前流淌。 升沉付落花:人生的兴衰得失都随着飘落的花瓣一起结束。 故园何日返: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 重与话桑麻:再次与你谈论庄稼和农事。 【赏析】
解析这首诗,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静坐偶得” - 诗句解释:在安静的环境中偶然得到的领悟。 - 关键词注释: - 静坐:安静地坐着。 - 偶得:偶然得到的领悟或发现。 - 赏析:这部分表达了一种偶然性,强调了偶然的机缘和内在的悟性。 第二部分:“四大皆空相,心清悟昨非。尘根谁解脱,方寸可皈依。” - 诗句解释: - “四大皆空相”指的是佛教中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诗句解析: 1. 初夏即事二首 - 表示这是两首关于初夏景色或感受的诗。 2. 故里云山远 - 表示故乡的云与山水已经遥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3. 他乡岁月宽 - 表示在异乡生活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有一种安逸的感觉。 4. 闲来频得句 - 表示在闲暇时经常能写出诗句,表达了写作的乐趣。 5. 老去尚加餐 - 表示年纪大了但依然注重饮食健康。 6. 时雨一春足 - 表示春天的雨水充足
《己巳春日感怀》是清代诗人金应澍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春日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只为稻粱资:这里的“稻粱”指的是粮食,而“资”则是指生活所需或生计,整句话的意思是“为了维持生计而劳作”。这是诗人对自己生计所迫、不得不辛勤劳作的描写,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对生计的无奈感受。在古代社会,粮食生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