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趋庭日,祥光聚一门。
春烟多翠色,夜雨长苔痕。
后起幸无恙,诒谋欣尚存。
儿年刚六十,白发溯渊源。
【注释】
三月二十四日有怀作:诗题下自注“乙巳(1255)年春,时居钱塘”。乙巳年即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三月二十四日,作者与友人相会于西湖之滨。
回首趋庭日:指当年侍奉父师之日。
祥光聚一门:祥,吉祥;光,光彩;聚,集中;一门,门生。言当年师生之间,其光辉、荣华都集中于一室之中。
春烟多翠色:春天的烟雾笼罩着青翠的山色。
夜雨长苔痕:夜晚的细雨滋润着苔藓,使它们长出了痕迹。
后起幸无恙:后来者,指自己的儿子辈,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
诒谋欣尚存:传授给他们的谋画、智慧仍然保存着。
儿年刚六十:儿子们年纪尚轻,才六十岁。
白发溯渊源:追溯自己的发丝,都是白色了,而源头却还深在故乡。
【赏析】
《三月二十四日有怀作》是一首五言律诗,写自己对故乡及故人的思念之情。此诗为送别之作,抒发的是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忆往昔到望将来,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自然。
首句写回忆过去侍奉父亲的日子,那时师生之间的交往,充满祥光、瑞气,充满了荣耀。
二句承上启下,点出当时师生间的交往,是那样亲密无间,师生之间的情谊,就像春烟雾气笼罩青山一样。
三、四句则由春烟联想到夜雨,写出了师生之间的交往,是那样密切。
末两句写自己现在虽年过花甲,头发白如雪,但子孙满堂,仍健在,而他们的才智、谋略,还在继续传留后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友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