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敬渠
诗句解析 1. 都门除夕 - 这是描述诗人在京城(都门)的除夕之夜。 2. 千里壮心辞骨肉 - 表示虽有远大的抱负,但因离家万里,不得不告别家人。 3. 三更残蜡对风尘 - 形容时间已到深夜,灯火即将熄灭,周围充满了尘土和风的气息。 4. 不须后日催前日 - 意味着无需担心未来的日子会催促过去的过去。 5. 已见今人代昔人 - 指出今天的人们正在接替着旧的时代,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社会的发展。
春怨 堂中何事话周遮,燕子无端到妾家。 夜雨谱成长恨曲,春风酿出可怜花。 钟声枕畔天难晓,柳色楼头日易斜。 遥望白云最深处,也知啼杀后栖鸦。 注释: 1. 堂中何事话周遮:在书房里谈论着什么事情呢? 2. 燕子无端到妾家:燕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我的家里。 3. 夜雨谱成长恨曲:夜晚的雨水谱写了长恨歌。 4. 春风酿出可怜花:春风酿造出了可怜的花朵。 5. 钟声枕畔天难晓:钟声在枕头旁边响起
【译文】 离家远走出门去,举步之前心中自思量。 鄙夫只知贪鸡肋,壮士志向是四方。 莫学娇儿儿女态,闺房之内徘徊不宁。 闺房哪里算得长,瞻望母亲萱草堂。 秋风飒飒似秋雨,秋露晶莹如霜光。 萧瑟萱草堂中景,游子匆匆装未忙。 游子为饥所驱赶,贸然远行至异乡。 仰头发出长啸声,低头又感彷徨忙。 孩儿行过二千里,母亲心系万里长。 万里之遥有时尽,母亲心念无时忘。 母亲之心不可忘,孩儿行走路旁旁。
注释: - 万里不为远:指距离虽远,却不是问题所在 - 五马不为荣:指地位高并不代表荣耀,只是虚名 - 男儿生即设弧矢:指男子汉应该有担当和责任 - 簪缨本是鸿毛轻:指权贵的富贵如鸿毛般轻浮 - 去去勿复念:指不要为官位而念念不忘 - 所念在苍生:指要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疾苦 - 苍生不尔弃,讵必为公卿:指普通百姓不会抛弃你,不必追求高官厚禄 - 远莫远于阶前一片土:比喻地位再高也不过是一小块土地
乌衣巷是南京的一条古街,以东晋时期王导和王敦的后代居住此地而得名。乌衣巷里旧有堂前,燕子呢喃人不见。 乌衣巷里的旧宅门前有燕子在飞翔,但无人看见它们。一年一度追逐春风的日子,春风却不懂当时燕子的心情。 燕子飞过乌衣巷时,没有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我来到这里卧听秋声颤抖,感受着岁月的变迁。 鸡鸣山的山顶上堆满了瓦片,而临春结绮楼的颜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六朝的繁华事业随流水消逝
万里不为远,五马不为荣。男儿生即设弧矢,簪缨本是鸿毛轻。 去去勿复念,所念在苍生。苍生不尔弃,讵必为公卿。 远莫远于阶前一片土,荣莫荣于杜母与召父。惜此远兮慕此荣,为祥麟兮勿为虎
夏敬渠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夏敬渠,字懋修,号二铭,生于清朝乾隆年间(1705年—1787年),江苏江阴人。 夏敬渠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学者。他不仅通晓经史,还旁涉诸子百家、天文算数等多个领域,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在《都门除夕》中,他的诗作展现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夏敬渠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夏敬渠,字懋修,号二铭,生于清朝乾隆年间(1705年—1787年),江苏江阴人。 夏敬渠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学者。他不仅通晓经史,还旁涉诸子百家、天文算数等多个领域,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在《都门除夕》中,他的诗作展现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