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注释】: 韶华向曙:美好的时光在清晨。 向曙海天开:向着黎明的大海,天空展开。 红蕊青枝:红色的花蕾和青翠的树枝映衬着。 照水隈(wēi):映照在水面上。 镇日:整天,一天到晚,终日。 书窗:指读书的地方。 无客至:没有客人到来。 小帘风暖:小窗户透进的春风温暖。 燕飞来:燕子飞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首句“韶华向曙海天开”描绘了美丽的春日景色,美丽的春光在早晨的天空中绽放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 - 礁巴师戎晓发:礁巴,地名;师戎,人名;晓发,清晨启程。 - 碧草横塘露未消:草地在早晨阳光下露水还挂在草尖上,显得清新而湿润。 第二句 - 计程烟水望中遥:计算路程时,视线所及之处,远方的景色如烟雾般飘渺。 第三句 - 数声鸡犬当山店:山脚下的小店里,时不时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 第四句 - 十里园林近野桥:从山店到郊外的桥梁,距离大约是十里左右
龙湖岩 野竹迷离翠作垣,微茫山色古云门。 烟侵晚岫通幽径,水隔寒堤接远村。 曲槛留阴闲睡鹿,疏星倚月冷啼猿。 昔年曾得游中趣,依旧湖光潋滟存。 注释: 1. 野竹迷离翠作垣:野竹丛生,如同绿色的墙。 2. 微茫山色古云门: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显得模糊不清,如同古代的云门一般古老。 3. 烟侵晚岫通幽径:烟雾弥漫,仿佛侵入了山间的小径,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4. 水隔寒堤接远村
解析: 1. 诗句原文:芦漪人欲渡,几曲鳖兴溪。浅沚飞沙鸟,深蓬叫野鸡。岚横卑湿地,路入水云蹊。应是极南处,村遥草露迷。 2. 译文与注释:在芦苇摇曳的地方,人们正试图过河,有几处曲折的鳖兴溪在等待着。浅滩上飞沙的鸟儿,深处蓬丛中鸣叫的野鸡。在低矮的湿地上,岚气横贯;路进入雾气缭绕的水云之中。这里应该是最南方的位置,但村庄遥远,草上的露水使人难以辨认方向。 3.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
【注释】 沧江:指沧海。海门:即海州古名,今江苏灌云县南。清歌:清脆悦耳的歌声。闲戍客:驻守边疆的士兵。短笛:指吹奏的短笛曲。渔村:海边的小村庄。摇摇:形容波浪起伏的样子。游子:诗人自指,因在外地漂泊无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至正五年(1345)冬,在海州时所写。当时,海州一带水旱灾害严重,诗人在海州城北的鹿耳门码头停泊,写下此诗以抒怀。 首联写诗人停泊时所见的江天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范围是“理解常见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这一子目,赏析的角度有形象、语言、手法及作用等。答题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其艺术效果。 “泊澎湖西屿”句,点明地点,交代了诗人停船的地理位置; 颔联写岛上景色:“一片带春烟”写岛屿的轮廓;“水上浮奇石”写岛屿上的景象;“天涯泛小船”写岛中的生活场景。 颈联写海上景色,前句写海景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竹桥横跨在平坦的原野上,春天里的清溪水涨满了溪沟。 微风轻拂,寒沙显得格外空旷,远处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海燕在青翠的草丛中嬉戏,村鸡在碧绿的水岸边啼鸣。 我告诉来自南方的游人,你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驾驭马匹。 注释: 1. 竹桥平野路:竹制的小桥横卧在平坦的原野小路上,形容景色宁静而美丽。 2. 春水涨清溪:春天的溪水因为天气变暖变得湍急,上涨后流向更宽阔的清澈溪流中。
注释:春天到来,我搜寻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慨,端起酒杯,边走边吟唱。 是因为东风把我吹醒,我才在海棠花旁聆听流莺的啼声。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写诗人春日游赏之情景;下片写诗人春日听歌之情景。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凤山道中 在崎岖不平的凤岭上,游览的人踏着木屐行走。 登高攀云,穿过树丛缝隙,越过浮云之上的平地。 野生鸟儿半知道它同类,山花却不知道它的品种。 登上高处极目远望,莽苍之色纵横交错。 注释: 凤岭:凤山。 蹑(niè)屐行:穿木屐行走,是古代游人登山时所穿的鞋。蹑,踩。 跻(jī):登。 穿:通过。 陟(zhì):登。 浮坪:浮云之上的平地。 野鸟:指山林中的飞鸟。 莽苍色:指树木丛生
东港渡 斜帆临野渡,水涨海涯东。 草色连长岸,岚烟聚短篷。 山山春雨霁,树树夕阳红。 欲向津头问,桃源路可通。 注释: - 东港渡:指作者乘船前往港口的渡口。 - 斜帆:倾斜的船帆。 - 野渡:指河流边的小渡口或乡村的渡口。 - 水涨海涯东:河水上涨,流向东方的大海。 - 草色连长岸:草地的颜色与河岸相连。 - 岚烟:山间云雾。 - 短篷:小船的篷布。 - 山山春雨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