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笃庆
诗句释义 1 “思陵苛察误宸聪”:思陵(指明末皇帝朱由检)的苛刻和猜疑导致他对国家大事的判断失误。“宸聪”指的是皇帝的智慧和判断能力,此处表示皇帝因过度苛察而失去了应有的智慧和洞察力。 2. “国计周章践祚中”:在登基后,国家的财政和政务都陷入了困境。这里的“周章”意味着困难或麻烦,表示国家在皇帝的统治下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 3. “高栋已看倾大厦”:高耸的建筑物已经倾斜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事件来表达对时局的担忧。 全诗如下: 盈庭谠议积封章, 宗嗣常深未雨防。 鹤禁无人瞻少海, 龙漦有衅在昭阳。 汉高终不私如意, 窦后由来爱孝王。 辛苦江南王相国, 重来北阙定储皇。 注释: - 盈庭谠议积封章:满庭院中充满了关于正直言论和建议的文书。 - 宗嗣常深未雨防:宗嗣(指皇帝的后代)始终深深地忧虑着未来的局势。 - 鹤禁无人瞻少海
诗句翻译: 1. 同文黑狱少完肤,妖焰熏天万事诬。 - 译文:同样的法律下,百姓的伤痕累累,妖魔般的势力弥漫天空,世间一切事物都被蒙上了污点。 - 注释:这里的“同文黑狱”指的是同一的法律体系,而“少完肤”意味着百姓在法律面前受到的伤害严重。 2. 酷吏凭添沉命法,奇刑尽隶执金吾。 - 译文:酷吏们更加严苛地施行刑罚,各种奇巧的刑法都归结于执金吾手中。 - 注释
【注释】 雕镂:雕花装饰。嘻戏:嬉戏。嘉皇:指帝王。妇寺:宦官。赵张:指东汉宦官赵忠、张让。俊乂(yì义):才智出众的人。北寺狱:指北寺,东汉灵帝时所设置的监狱。倾:使……倾倒,这里指陷害。西园:汉代宫廷中养马的地方。例在:常常如此。鬻(yù遇)冠裳:卖官鬻爵,买官卖爵。朝右:朝中。郭泰:字文休,东汉末年著名的清正廉明之士。殄瘁(tiǎn cuì殄瘁):竭尽劳苦,忧思耗尽。汉家:指汉朝。十叶
【解析】 “秋江百丈莫言深”中的“秋江”“百丈”“莫言”“深”,关键词为“秋江”“百丈”和“深”。 【答案】 译文:坐使神州竟陆沉、下濑将军窥故国,太行忠义感雄心。望仙阁里千回醉,只是难忘《玉树》音。赏析:此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借咏史诗抒写对明王朝覆灭的惋惜之情。诗的前两句“坐使神州竟陆沉,秋江百丈莫言深。”意思是说,坐视国家灭亡而无能为力。这两句是全篇的总纲,它概括了诗人对明王朝灭亡的痛心疾首
明季咏史十三首,其十。 诗句释义与译文: 潼关不守竟仓皇——潼关被攻破,形势紧急混乱。遗恨中涓促丧亡——国家因宦官的失误而导致灭亡。骁贼直闻趋洛下,行营又见溃河阳——敌人直接进攻洛下,我军在河阳遭遇惨败。将军力战捐躯脰,竖子迎降类犬羊——将军英勇奋战至最后一刻,而敌方则投降像狗一样卑贱。从此三关似刳竹,谁人决策守金汤——从此之后,三道关口如同剖开的竹子,谁来决定保卫我们的国土?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蜀洛当年党议多,分曹日日竞风波。 顾厨品藻矜名字,牛李升沉密网罗。 私忿漫劳登白简,浊流真欲弃黄河。 堪嗟此辈争门户,国是调停奈若何! 译文: 蜀地和洛阳在朝政上有许多争论和分歧,他们每天为了政治立场而斗争。 在朝廷中,他们互相品评,夸耀自己的名声和地位。 就像牛李党人和宦官之间的争斗,形成了一张大网来捕捉他们。 他们因为私人恩怨而浪费时间,却忽视了国家的大局。 可悲的是
【赏析】 《杖头钱》是唐代诗人李贺在《苦昼短》一诗中写到的。“杖头”即拄着的拐杖,是李贺的自称。这首诗通过作者自述穷困潦倒的辛酸经历,表达了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愤慨。 首句“富莫富于杖头钱”,意思是:最富有的人莫过于自己手中那点钱财。这是说,即使有了再大的财产,也不如手中这点钱来得实在。 第二句“贫莫贫于严道之铜山”,意思是:贫穷得无法想象的人,就象严道的铜山一样,虽然堆满了金子
【注释】: 羽书百道起黄尘,一马临江入紫宸。 国耻不言教战士,时危亟欲选才人。 空馀跋扈桓宣武,岂有勤王温太真。 燕雀巢堂朝夕计,延秋门外走踆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明末清初的时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讽刺和评论的诗歌。首句“羽书百道起黄尘”,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局势,烽火四起,尘土飞扬。诗人以“黄尘”为象征,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不安。次句“一马临江入紫宸”,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注释: 1. 明季咏史十三首:这是一首明朝末年的历史诗歌,共十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九首。 2. 赤眉分道乱中原:赤眉军分为两路,一路由王匡、王凤率领,攻打长安;一路由樊崇率领,进入洛阳。他们扰乱了中原地区。 3. 海内征输怨正繁:整个国家都为战争而运输物资,人民对征调不满。 4. 天子常虚大盈库:皇帝经常将仓库里的钱粮都取出来使用。 5. 军储折入小黄门:军队的粮食被宦官们私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