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纪
春日登顺庆城楼眺望 无边烟树碧云隈,江上孤帆天际来。 照眼春光看不厌,绕城十里菜花开。 注释: 1. 无边:指景色广阔,看不到边际。 2. 烟树:指迷蒙的树木和云雾。 3. 碧云隈:指碧绿色的云朵。 4. 江上:指江面上。 5. 孤帆:指孤单的船帆。 6. 天际:指天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登上顺庆城楼时所写。诗人以“无边烟树”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注释: 九月十三日,同友人高于仲自省回涂中遇雨。 寒色隐秋山,风雨勾留道路艰。 赖有好峰相慰藉,时时雾外露烟鬟。 译文: 九月十三日,同友人高于仲自省回涂中遇雨。 秋天的山被一天的寒冷笼罩,风雨让道路变得艰难。 幸好有美好的山峰作伴,让我时时感到欣慰。 在浓雾之外,可以看到如烟般的美丽山峰。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九月十三日的诗。诗人与友高仲从某处返回途中突遇大雨,但因有高山相伴而觉得安慰
牛头山送宋简州夜归记 跨越驴子踏石下,危险山岭夜色浓。 想要寻找山村时,天色已晚人已归。 突然想起岸亭诗句美,星星点点远处火光透疏林
【注释】 蜀中试院:在四川成都,是唐朝的考试场所。故蜀:旧的四川。“故”是“过去的”的意思。 茫茫:渺无边际。感:触动。何穷:无穷无尽。 碧瓦参差:红瓦错落有致。落照:夕阳。 往日豪华销歇尽:往日的豪华已经消失殆尽了。 空馀秋草泣秋虫:只有秋天的草木在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蜀中考试时所作,感慨过去繁华已逝,只剩下一片萧瑟景象。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深沉而含蓄。 首联:“茫茫人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试院”是宋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口占”指即席吟咏之作。诗人以“凉月”、“夜漏”、蜡烛等意象,表现自己孤寂无聊的心情。 【答案】 诗句释义:高高的月亮在清凉的夜里,夜漏声声敲到深夜,竟成独自面对明月长久地沉吟(叹息)。剧怜:非常可怜。烛尽三条后,几许良工苦用心。意思是
注释: - 洗墨池:用墨水清洗的水池。 - 覆瓿雄文: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 - 美新人:美好的人才。 - 元时:即“元”字的时候。 - 可邻户外无车辙:可以想象,在城外没有车马经过的地方。 - 故国空留洗墨池:故国的遗址上只剩下了这洗墨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文人墨客创作出的辉煌作品,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在九月十三日,我和友人一起从高处回家的路上遇到雨。 寒砧声声入空谷,捣衣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响起。 深闺里的妇女也在用杵臼捣练,她们的捣练声处处都能听到。 黄叶飘落秋风中,鞍马客人们骑着马在路上行走。 秋雨纷纷更加凄凉,让人无法忍受
【注释】 一官:即一介书生,指自己。汝:你,代指舍弟纯;舍甥怀信。累:拖累;随:随着。天末:天边,这里指故乡。相依:相互依靠。值:遇到。岁除:除夕夜,旧时农历年末的最后一个晚上。辞:推辞;痛饮:痛快地喝酒。莫:不要;醉酣:酒醉。刚:刚刚;可:可以。慰离居:安慰离别中的亲人。 【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诗人对弟弟纯及外甥怀信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弟弟和外甥远从外地来到诗人身边过节,诗人十分高兴
【注释】 巴童:指四川一带少数民族的儿童。竹马:一种玩具。巴歌:四川民歌。 过:经过。 毕竟:终究,到底。习俗:民间风俗。好事:好兆头。丰登:庄稼丰收。原在:原来就在这里。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看到巴童们唱着巴歌,到处迎接“过路”客人,感到十分好笑。因为“巴童”即川东少数民族,他们唱着巴歌,用竹马作游戏,这本来没有什么可笑之处,但“巴童竹马唱巴歌”,到处逢迎“过路”客人,却令人发笑
注释:新都县吊杨升庵先生在被贬谪之后,我变得疏狂自怜。我挥笔泼墨,将我的悲愁和愤慨全部融入其中,仿佛是一幅淋漓的山水画。 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仿佛有一千斤的血泪要倾泻而出。 风景依旧,但是我已经感到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惫,仿佛已经裂开了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已故友人杨升庵先生的悼念之作。诗人通过对自己被贬后的心境的描述,表达了对杨升庵先生的深情怀念。诗中既有诗人的自我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