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勋
【诗句解读】 庚午年春天,阴天郊野里行走,走过颐和园。 云层厚重,天空下垂,怪巍楼不见了。春天进入平湖。湖边麦田涨绿,还带着霜的肥美。柳树惺忪着眼睛,请春风再染花须。青石板上,泉水流过暗墙,依稀人境清幽。 可笑昔日神仙侣伴,只是高吟楚些,谁理解吴歈?兴亡古今几许,岂说这是天命!山川满目,感叹人间千载,转眼即逝。空怅望,园林寂寞,遥闻水鸟相呼。 【译文】 乌云密布的天空下垂挂着,奇怪的楼阁消失了
这首诗的标题是《菩萨蛮·庚午重阳前二日青岛海滨晚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海波浮动群山立。窥人白鸟翻飞急。 - “海波浮动”描绘的是海面波澜起伏的景象,“群山立”表现了远处山峰的轮廓分明。 - “窥人”意味着海波与山影相互映照,“白鸟翻飞急”描述了鸟儿在飞翔时翅膀拍打水面产生的涟漪。 2. 帆影乱斜阳。平沙衬晚黄。 - “帆影乱斜阳”形容海上船只的影子随着斜阳而变幻无常。 -
好事近 【注释】冰泮:冰雪融化。杏林:泛指树木花木丛生的地方。掉头东去:形容鹅鸭等动物向东游去。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景词,写春水初涨时池塘景色的变化。 上片起首三句,先点明季节和环境,“冰泮出游鱼”,即春天冰雪融化,鱼儿游出河面,在池中游玩。“探听春风消息”是说鱼儿在水面上探头探脑,好像在探听春风的消息一样。这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鱼与春风联系起来,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春天来临之际
南乡子·辛未策杖山行辛未: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陆游时年五十一岁。辛未,岁次,干支属马,与词中的“策杖”相应,即指该年。 策杖:拄着手杖步行。 山行:登山游览。 不循蹊径:不依照固定的小路。 自朝至日中昃:从早晨一直到正午。 蹊径:小路。 翠色深:青翠的颜色。 乱石:参差不齐的石头。 残雪:残存的雪。 登临:登上高处。 藤葛:蔓生植物。 苦相侵:相互侵扰。 路转峰回:山路曲折,山峰回环
水龙吟·庚午重阳前四日谒南海先生墓 【注释】: 1. 水龙吟:词牌名。 2. 庚午:年号,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至开禧元年(1205)。 3. 重阳:九月初九,为传统的节日。 4. 谒:拜谒,指到墓地扫墓。 5. 南海先生:即陈著,字大防,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诗人,有《本堂集》。 6. 苍茫:空旷迷茫。 7. 杖履:古代的一种手杖形的鞋
巧如可乞。 更有何人拙。 垂地银河自清澈。 亘古不闻呜咽。 纱窗已入新凉。 流萤明灭低昂。 庭树远连天阔,双星徐度红墙
风檐燕语。 傍雕阑小立,玉阶平步。 最堪忆红雨轩前,记香径锦茵,绣衣行处。 柳絮儿童,破长日一庭清午。 望黏天细草。 委地夕阳,绿窗闲度。 流光掷人最苦。 笑红绵不冷,情寄牛渚。 问铁板谁是元戎,恐击碎珊瑚,让伊眉妩。 袖墨淋浪,倩词客重翻箫谱。 按伊凉杜娘旧曲,缓歌慢舞
先生杖屦雍容,绸缪对影清如鹄。 皇城斗大,门庭多暇,尚留松菊。 回首当年,春风词笔,谩惊流俗。 笑忘怀甲子,心头重上,空枨触,伤时目。 季野才华谁似,断零编知应盈屋。 抱残守阙,钩沉芟蔓,自怜珠玉。 斜日园林,含商嚼徵,休观暮局。 念离巢故燕,馀情未减,且熏香读
破萼棠梨缀旧枝。 伤情曾订来年期。 化泥魂返是耶非。 残雪乍融新绿见,赤阑桥下响冰澌。 高城春阔日长时。
垂柳千丝,熏风十里,韶华在眼轻抛。 锦额重帘,等闲时见花梢。 连天晴碧王孙怨,衬斜阳、窣地春袍。 荡波心、桥卧长虹,环翠周遭。 清愁不断朱颜改,只青山识我,依旧娇娆。 猿臂残年,壮怀谁念骠姚。 荒烟蔓草铜驼泣,悔相逢、解佩江皋。 想灵均、独抱芳馨,兰蕙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