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仁宗颙琰
【诗句释义】: 失鹿嗟暴秦,争逐惟汉楚。汉兴楚沦亡,要论无烦语。 知人不知人,刘项成败举。入关先得民,三杰寄心膂。 大度纳善言,劳心历险阻。项籍匹夫雄,搏战力能御,骄慢轻哲贤,一增时龃龉。 信谓妇人仁,了然若观炬。 【译文】: 失去的羊羔感叹着残暴的秦朝,争斗追逐只有汉朝和楚国。 汉朝兴起楚国灭亡,谈论这些不必麻烦。 了解的人不了解的人,刘项的成败全知道。进入函谷关先得到人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所问,如本诗中“读通鉴纪事本末·建文逊国”,然后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来分析诗句。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用词和句式。 (1) “燕藩兵祸因”,燕藩:这里指北周的皇族宗室宇文氏在北齐建立北周后,被封为燕公,所以后人称他们为“燕公”。因:原因。燕藩兵祸,指的是北周皇室内部争权夺位的内乱,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2) “太祖计谋误”,太祖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帝舜的诗,通过描绘帝舜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圣王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对各句的逐句释义: 1. 惟圣能识圣,升闻畎亩通。 - "惟圣":指的是只有圣人能够理解圣人的意思。 - "升闻":表示通过听闻得知。 - "畎亩":指田间的地头,这里是比喻,形容帝舜了解民间疾苦。 2. 重华协于帝,上日遂受终。 - "重华":指的是帝舜,这里特指帝舜本人。 - "协于帝":表示与帝舜心意相通
诗句释义 1 唐虞圣治隆,有夏承神禹。 - 唐虞:指唐朝和虞朝,是古代的两大盛世。 - 圣治隆:形容治理得非常好。 - 有夏:即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 承神禹:继承了大禹的精神。 2. 山川既攸分,则壤别九土。 - 山川:这里指的是地理上的界限。 - 攸分:划分的意思。 - 则壤:土地,土地的疆界。 - 九土:九州,古代中国的地理区划。 3. 成赋因地生,作贡非妄取。 - 成赋
《池上散步》 清和初应候,百卉喜全开。 问竹沿篱角,听泉过涧隈。 留春萦岸草,延润叠庭苔。 长养功方始,青阳厚泽培。 注释: - 清和初应候:清晨时分的气温适宜,万物开始苏醒。 - 百卉喜全开:各种花草树木都已经完全开放。 - 问竹沿篱角:在竹林的边缘寻找着。 - 听泉过涧隈:听着泉水从山涧流过的声音。 - 留春萦岸草:春天的气息仿佛缠绕在岸边的草地上。 - 延润叠庭苔
明亡由内竖,酷信难变更。甲申春三月,流贼围北京。 我辈富贵在,开门纳自成。庄烈殉社稷,国亡名不倾。 狐兔据宫阙,三桂请义兵。一鼓灭群贼,定鼎拯苍生。 得天下最正,孰能同大清。凛承百王后,读史思持盈,古事寸心鉴,取法择善行。 百篇咏几暇,自警非自鸣。继统仔肩重,宵旰亹敬诚。 日强勉不息,惕若望治平
膺图抚寰区,心与凡侪异。 命将定东南,先戎毋纵恣。 劫掠盗贼为,救拯开创事。 传檄得江淮,劝农修水利。 克敌维武功,安民用仁义。 二语诚要言,理足辞简易。 招贤首刘基,论道孚素志。 规模已敷宣,张陈实闰位
绍兴坠大纲,无嗣昭天理。 封瑗慰众情,奖誉太溢美。 承欢德寿宫,尊养极隆轨。 定省虽弗违,侍亲小节耳。 既承社稷艰,当思振国纪。 仍怀偏安图,蒙业益委靡。 河北久陆沈,未能尺寸徙。 继统固本根,达孝原在此
正统屡更易,遭厄如沸汤。 上天降英主,戡乱定四方。 偃武修文德,纳谏大度彰。 规模实宏远,治具咸毕张。 不以诈谋用,浊流源岂长。 洵为得政要,君作臣之纲。 赐绢保勋旧,豁达胜汉皇。 因弓悟治理,情变难尽详。 偏信受欺蔽,兼听日炽昌。 封建非善政,百药言实臧。 狱讼关民命,稍忽罹咎殃。 集思庶广益,虚公辨奸良。 卓识止封禅,戒盈刻不遑。 贞观诚令辟,后嗣嗟内荒
征北先定南,志在灭曹氏。 缚渠七纵擒,耽延无是理。 复汉竭忠贞,三顾重任委。 诛谡军令申,引咎首责已。 流马及木牛,制器济穷耳。 尽力功难成,天绝炎刘纪。 哀哉五丈原,时势皆极否。 史论短智谋,见浅肆讥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