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士弘
大言 小心事贵人,眉睫博意气。 巢由拜马首,士亦各有志。 呼来坐堂下,微筦烦顾视。 环指座上客,是子觉稍异。 三公间九卿,勉矣行自致。 驰归语细君,此是亲传示。 注释: 1. 小心事贵人:要小心侍奉权贵之人。 2. 眉睫博意气:形容人的目光犀利,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3. 巢由拜马首:比喻贤者被权贵所轻视,甚至侮辱。 4. 士亦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5. 呼来坐堂下
《大言》 庄生未闻道,李耳故疏脱。 干将不示人,铅刀称善割。 古来青冢上,谁为表清浊。 彼哉柴桑君,耽诗诡寂寞。 公田忍不收,乞食徒取薄。 注释: 1. 庄生未闻道: 庄子未听说过道,表示对庄子哲学的不理解或不接受。 2. 李耳故疏脱: 老子被尊称为老聃, 庄子被尊称为庄周, 他们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因此这里表示对道家思想的不理解或不接受。 3. 干将不示人: 干将是一种剑,不展示给人看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大言:指夸张的言论,这里指那些华而不实的言辞。 2. 马安称巧仕:马安自夸其聪明能干。 3. 潘生嗟宦拙:潘生感叹自己的官场生涯艰难。 4. 万物各枯菀: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因季节更替而凋零枯萎。 5. 造化何区别:大自然中的万物生长和消亡,都是自然规律,没有区别。 6. 达士贱权奇:贤能的人轻视那些炫耀权位和奇特才能的人。 7. 名花厌高格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花发大堤西,花发大堤东”,描写了春色盎然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颔联写人物,“策马谁家子,蹀躞凌春风”,描写了一位骑马的人,他骑着马在春风中奔跑。颈联写动作,“行道各借问,名父忝上公”,描写了行人在路上互相问候,而这个人却是一个无名无姓之人,只能屈居为官。尾联写内心,“郁郁守贫贱,执鞭甘所从”,描写了此人虽然贫苦却甘愿为官。 【答案】 译文:春天到来之时
【注释】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即月末。九日晦:指重阳节。是曾经到还如乍,置我真宜丘壑间。是曾经到还如乍:是曾经到过山中。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还如乍:好像刚刚来到一样。置我真宜丘壑间:置我于山野之间才合适。 马上得全看树色,月中记两入秋山。 马上得全:马背上观赏尽了山色。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看到。 月中记两入秋山:在月亮里记得两次进入秋天的山中。 快游尽兴怀才满,尘事经心侮欲删
送别施愚山先生 先生七载湖西住,到处人能说使君。 酌水自编良吏传,扶风新散讲堂文。 半江烟雨催归棹,一日星辰涣小群。 同在他乡仍惜别,相思嘱寄敬亭云。 1. 注释与赏析 1.1 先生七载湖西住,到处人能说使君。 - 解析:“先生”指的是施愚山。施愚山在湖西(今安徽省安庆市)居住了七年。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施愚山长期居住此地的感激和尊重。 - 译文:先生您在这里住了七年
石钟山 双钟峙中流,高低互相位。 微风吹水波,万窍各鸣嘒。 仰观造化心,雕镂亦为罪。 濯濯苏眉山,捉笔工点缀。 放舟绝壁下,领意得奇最。 子弟与山川,韵事足图绘。 夷考作记年,送子德兴尉。 余来涉江涛,别弟趋吴会。 古人今不殊,事迹偶相类。 离怀虽黯然,妙得山水对。 西风泥行舟,遂谋三日醉。 译文: 石钟山双峰耸立在江流之中,高矮错落有致,宛如一对矗立的钟摆。 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解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时作者任虔州(今江西赣州)通判。首联“登虔州塔顶同朱具臣南昌游云生”交代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上虔州塔顶,并游历南昌的情景;颔联“孤远荡闻见,高危验胆才”,点明登高望远和体验险境是本诗的主旨所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体悟;颈联“长风牵璧立,众树领江回”,描绘了虔州塔的雄姿以及赣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尾联“烟积山如幕,晴吹次第开”
【注释】 九月:指农历九月,此时正值重阳节。同集:聚集在一起。蔡翼皇:人名。来青亭:在徐州,是一处有名的景点,有古塔和石碑。 绝胜:非常美好。见远岗:看到远处的山冈。相将:相伴,共同等待。高处:高处的亭台楼阁。待重阳:等待重阳节的到来。几行:一杯酒的量。浊酒:浑浊的酒。浇槐冷:指喝着酒,让酒温凉。槐树秋天落叶,所以叫“槐冷”。尽启:全部打开。疏帘:稀疏的帘子。让菊香:指让菊花散发出芳香的气息
注释 1. 至:抵达。2. 南昌:即今江西南昌,古称豫章。3. 周先生:指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号平庵,自号内翰,晚号玉田生,铅山(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4. 无恙(yàng):平安无事。5. 手书:书信。6. 庚子: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6)。7. 门惊喜公还在:诗人抵达南昌时,周必大有信,所以诗人到南昌后,发现周必大仍然在世。8. 痛定开函泪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