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缘分事,吾自偶然来。
孤远荡闻见,高危验胆才。
长风牵璧立,众树领江回。
烟积山如幕,晴吹次第开。
【解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时作者任虔州(今江西赣州)通判。首联“登虔州塔顶同朱具臣南昌游云生”交代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上虔州塔顶,并游历南昌的情景;颔联“孤远荡闻见,高危验胆才”,点明登高望远和体验险境是本诗的主旨所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体悟;颈联“长风牵璧立,众树领江回”,描绘了虔州塔的雄姿以及赣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尾联“烟积山如幕,晴吹次第开”,描写了虔州塔下云雾缭绕的景象。
【译文】
登上虔州塔顶一同游览南昌的云生。
独自来到这里是因为缘分所致。
我孤独地站在高处眺望,耳闻目睹世间万物。
在高处验证我的胆量,证明我的才能。
长风把我推上塔尖,众树引领我回到岸边。
云雾弥漫山间如同帐幕,阳光照射着大地,烟雾逐渐散开。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也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
首联“登虔州塔顶同朱具臣南昌游云生”交代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上虔州塔顶,并游历南昌的情景。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临虔州塔顶,共赏南昌美景,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孤远荡闻见,高危验胆才”,写诗人登高观景,体会人生哲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四野,感受天地之大、人生之渺小。这种经历让人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诗人用“孤远”和“高危”两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表明自己身处高位,但内心却感到孤单寂寞,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证明自己的胆识和能力。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情感。
颔联“长风牵璧立,众树领江回”。写诗人站在高处,感受长风拂面,仿佛把自己的身体吹得笔直起来。同时,诗人看到周围的树木随风摇曳,宛如一个个仙女在翩翩起舞。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虔州塔的高耸入云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以“长风”比喻自己的胆识,以“众树”比喻自己的能力,通过对比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长风牵璧立,众树领江回。”继续描绘了诗人在虔州塔顶所见的美景。诗人站在高高的塔顶向下俯瞰,看到了一片广阔的江面和江边的树木。这里用“长风”和“众树”这两个词语来形容自然环境的特点,既突出了大自然的壮丽,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震撼。同时,诗人还用“领江回”这个词来形容周围的树木,暗示这些树木在引导着水流的方向,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尾联“烟积山如幕,晴吹次第开”则进一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清晨时,天空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使得整个山谷如同被一层轻纱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照射在雾气上,慢慢地驱散了薄雾。这里的描写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听觉上的享受。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虔州塔顶所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歌中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感情和生活经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