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徵甲
诗题:方正学祠二首·其二 景隆误国千秋臭,正学旌闾十族香。 译文:景隆皇帝误国千年臭名昭著,正直学问光耀门楣,使家族声名显赫香气四溢。万代子孙天命已定,怎能容忍你再去辅佐成王? 注释: 1. 景隆误国千秋臭:指景隆皇帝在位期间因种种原因导致国家遭受重大损失和民众疾苦。"千秋"表示时间悠久,“臭”在这里是贬义词,形容名声极差。 2. 正学旌闾十族香:强调正统学问的重要性和价值
【注】 蟾光:月光。薜萝阴:指月下的藤萝。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前两句“老屋重归秋气深,蟾光凉透薜萝阴”描绘出一幅深秋夜晚的老屋景象:老屋在深秋季节里显得更加陈旧,而月光透过藤萝洒在屋里,使老屋显得更幽静。第三、四句“邻家亦有新还客,夜静初闻隔院琴”则描写了作者听到邻家传来的音乐声,感受到主人家的欢迎和友好
【注释】 传闻瑶逆(指瑶族叛乱)未成擒,骚动荆襄又桂林:传说瑶族叛乱还没有被平定。骚动,动荡不安。荆州、襄阳一带,因瑶族叛乱而不得安宁。又,又发生。桂林,今广西的桂林市。 鸡羽朝驰军饷急,旄(máo毛)头夜落将星沉:早晨鸡飞,军队的给养迅速得到供应;夜晚流星坠落,将领之星暗淡消失。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墨耕道人等
燕篡表臣忠,如雪麻衣染血红 大书燕篡表臣忠,如雪麻衣染血红。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其中“燕篡”指的是燕王朱棣篡位称帝的历史事件,“表臣忠”则表达了对那些忠于国家和皇帝的臣子的赞美。诗中的“如雪麻衣染血红”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比喻历史的变迁,暗示着历史的残酷与复杂性。 高煦后来家法肖,九原含笑问周公。这句诗通过对比“高煦”的后来者和周公的形象来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其家族后代的期望
宛陵杂诗四首 不挂蒲帆缓缓行,秋风吹我到宣城。 出山泉水潺湲急,可似山中彻底清?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潺湲急”和“彻底清”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秋天水声潺潺和清澈透明的特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美好的自然场景之中
诗句解释 1 五更残梦雁声催:这句描述了诗人在五更时分,即凌晨时分,梦中听到大雁的叫声。五更通常指夜晚的五更天,这时天刚蒙蒙亮,人们开始起床劳作或休息。"残梦"可能是指梦中的场景或感受还未完全消散,而“雁声催”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雁鸣叫的声音,似乎在催促着某人或某事赶快结束或开始。 2. 草阁临江眼界开:这里描述了一个简陋的草屋(草阁)紧邻着江边的景象。"眼界开"意味着视野开阔,可以远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情趣的能力。这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按照如下程序进行:第一步,指出诗句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第二步,指出在表达技巧方面的主要特点;第三步,指出艺术效果;第四步,对全诗给予评价;最后指明希望考生注意的事项。 题干要求“逐句释义”“赏析”,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诗词内容
传闻二首 夜定平蛮策,善后大吏心 1. 诗句释义 - 宵衣自定:夜晚的勤政为民。 - 平蛮策:平定蛮族的策略。 - 大吏应存:高级官员应当考虑。 - 干戈阻断:战争造成的阻隔。 2. 译文 - 我日夜勤勉以制定策略,为百姓谋福祉。 - 高级官员应当深思熟虑,考虑如何妥善解决战后问题。 - 我有远亲在千里之外,战争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3. 赏析 - 本诗描绘了一位政治家深夜思考国事的场景
【注释】顾:看望。苜蓿(mù shú):一种植物名,即今称的苜蓿。衔杯:饮酒。先生到:指作者来到。黄花:指菊花。剩蕊:指花未开全。 【赏析】这是写菊花迎人,待主人到来,满枝留蕊。 首句“秋雨声中旧雨来”,是说秋雨绵绵,久雨初晴,诗人在雨声之中迎来久别的朋友。“旧雨”二字,既写出了时间,又写出了人物与情景的关系。次句“堆盘苜蓿且衔杯”,是在欢迎朋友的同时,举杯痛饮,欢聚一堂。苜蓿是古代的酒菜
注释: 1. 家大人自粤西旋里喜赋:家中大人从遥远的广东西边回来,高兴地写下这首诗。家大人,指作者的亲人或长辈。2. 归路八千里:归途要走八千里。3. 离家十七年:离开家乡已经有十七年了。4. 登堂扶大母:登上家门扶着年迈的母亲。5. 喜极泪翻涟:喜悦到了极点,眼泪流得满脸都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游子回家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