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残梦雁声催,草阁临江眼界开。
收尽春寒红日涌,隔江柔橹带潮来。

诗句解释

1 五更残梦雁声催:这句描述了诗人在五更时分,即凌晨时分,梦中听到大雁的叫声。五更通常指夜晚的五更天,这时天刚蒙蒙亮,人们开始起床劳作或休息。”残梦”可能是指梦中的场景或感受还未完全消散,而“雁声催”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雁鸣叫的声音,似乎在催促着某人或某事赶快结束或开始。

  1. 草阁临江眼界开:这里描述了一个简陋的草屋(草阁)紧邻着江边的景象。”眼界开”意味着视野开阔,可以远眺。”眼界”原意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这里特指诗人从草阁上看到的宽阔景象。
  2. 收尽春寒红日涌:这句表达了春天的寒冷被阳光所驱散,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温暖和生机。“春寒”指的是春季的低温,而“红日涌”形容太阳的光芒强烈,仿佛要喷薄而出一般。这里的“涌”字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活力和力量。
  3. 隔江柔橹带潮来:描述了远处江面上的一叶轻舟正在缓缓行驶,它随着潮水的节奏移动,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动态的感觉。“柔橹”指的是轻柔的划桨声,“带潮来”则表示这艘小船带着潮水的涌动而来。这里的“潮来”不仅指潮水的到来,也暗示了小船与潮水的和谐共存。

译文

五更时,梦中听见大雁的叫声,草阁临江,视野豁然开朗。
春寒已去,阳光明媚,太阳的光芒强烈地涌了出来。
隔江之处,有一叶轻舟,随着潮水的涌动缓缓前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晨江景图。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雁声”、“草阁”、“红日”和“潮来”,都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动感。同时,诗人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从“春寒”到“红日涌”,再到“潮来”,形成了一个由内而外的变化过程,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诗人内心的感受。此外,诗中的“收尽”与“带潮来”等表达,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体验相联系,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对这一场景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功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诗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