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舟不来,下流舟不去。
一闸横中间,齐唱公无渡。
天厄饥驱人,无适非窘步。
我来自毗陵,百七十里路。
触藩似羝羊,进退皆自误。
堂上白发亲,年已迫衰暮。
怀中黄口儿,呱呱索乳哺。
可怜牛衣人,蓬首悲莫诉。
此行殊芒芒,未必即有遇。
况复行路难,徘徊望江树。
月河的水浅得不能渡船,闸前的人遣闷。
上游的船不来,下游的船也不去。
一座桥横在中间,一起唱着:公无渡河。
天降灾害驱人饥渴,无处不是困顿之步。
我来自毗陵,走一百七十里的路。
碰到藩篱似羝羊,进退都自误。
堂上的白发亲,年已衰老迫晚景。
怀中的黄口儿,啼哭索乳哺。
可怜牛衣人,蓬头悲莫诉。
此行殊芒芒,未必即有遇。
况复行路难,徘徊望江树。
注释:
- 月河:指月亮映照的河水。
- 下流:河流的下游。
- 一闸横中间:指水闸横亘于河道中间。
- 天厄:天灾人祸。
- 饥驱人:饥饿驱使人们四处奔波。
- 触藩:碰到藩篱、障碍。
- 羝羊:公羊。
- 堂上:指朝廷。
- 黄口儿:指小儿。
- 芒芒:茫茫然,无所归宿。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作者由水而及人,以人比物,托物寓意,抒发了自己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首联起兴,写“不得渡”之原因,点明全诗主旨。次联写两岸之人皆不渡河,暗喻自己处境。颔联承上句,进一步说明“不得渡”的原因。颈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来自毗陵,却已衰老,前途渺茫;又言家中小儿啼哭索乳啜,令人忧心不已。尾联写诗人徘徊江边,不知归途,感叹自己此行无定所,前途未卜,与《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意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