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眸炯炯秋水清,一旦忽作盲左盲。
病之始作由外患,癣疥偶发微且轻。
当时良医用药猛,瞑眩奏效如空青。
譬之杀贼务杀尽,方免流毒殃民生。
忽有庸医在旁笑,执中用药须和平。
一时过听得小愈,渐觉障翳遮星星。
虽未□□作双瞽,视近则见远则瞑。
噬脐之悔嗟已晚,所恨俗见殊冥冥。
囊钱告竭庸手退,良医蹙额悲纷更。
此时急须补元气,欲投恶石先参苓。
憬然再拜谨受教,敢乞大宝还光明。
清光大来云雾去,刮膜似点飞龙睛。
乃知小道有至理,无怪和缓享盛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描绘了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以及医生对他的治疗过程。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病目:双眸炯炯秋水清,一旦忽作盲左盲。
释义:眼睛明亮如秋水,却突然失明。
关键词:病目(眼睛的疾病)、炯炯(明亮)、失明(失明)。
赏析:诗的开头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眼睛明亮如秋水,但突然之间却失去了光彩。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惋惜和惊讶。

病之始作由外患,癣疥偶发微且轻。
释义:起初是因为外患引起的病,癣疥偶尔发作轻微。
关键词:病之始作(疾病的起始)、外患(外部因素)、癣疥(皮肤病的一种,俗称“癞蛤蟆”。)
赏析:这里说明了这个病人的病症是从外部因素引起的,而且只是偶尔发作,所以病情并不严重。

当时良医用药猛,瞑眩奏效如空青。
释义:当时的良医用药猛烈,让病人昏迷过去,就像用空青一样有效。
关键词:良医(好的医生)、瞑眩(使病人昏迷)、空青(一种草药名,传说可以使人昏迷过去)。
赏析:这里描述了医生的治疗方法,即用药猛烈,让病人昏迷过去。这种方法的效果如同使用空青一样显著。

譬之杀贼务杀尽,方免流毒殃民生。
释义:这就像杀贼要彻底消灭敌人一样,才能避免给人民带来灾难。
关键词:杀贼(消灭坏人)、务(必须),方、免、流毒(伤害)、殃民生(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赏析:这里比喻了杀敌的重要性,只有彻底消灭敌人,才能避免给人民带来灾难。

忽有庸医在旁笑,执中用药须和平。
释义:忽然有个庸医在旁边嘲笑,坚持中庸之道用药应该温和。
关键词:庸医(普通的医生)、笑(嘲笑)、执中(遵循中庸之道)、平和(温和)。
赏析:这里反映了庸医对医生治病方式的批评,认为他的做法过于极端,缺乏中庸之道。

一时过听小愈,渐觉障翳遮星星。
释义:一时的失误导致了小的治愈,逐渐感觉到眼花看不清东西。
关键词:过听(听错)、小愈(小的治愈)、障翳(视力模糊)、星星(星星点点的光点)。
赏析:这里描述了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虽然有所好转,但视力仍然受到影响,看东西变得模糊不清。

噬脐之悔嗟已晚,所恨俗见殊冥冥。
释义:痛悔不已,只恨俗人见识太深难以理解。
关键词:噬脐(后悔)、嗟、甚冥(深奥难懂)。
赏析:这里反映了病人对于自己错误行为的懊悔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无奈。

囊钱告竭庸手退,良医蹙额悲纷更。
释义:囊中的钱财已经花光,平庸的手也无能为力,善良的医生皱眉头悲痛不已。
关键词:囊钱告竭、庸手、退(无力)、蹙(皱眉)、蹙额、悲纷更(悲痛不已)。
赏析:这里描述了病人家庭的状况,由于疾病导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而医生也因此感到悲痛。

此时急须补元气,欲投恶石先参苓。
释义:现在急需补充元气,想要投下恶石先需要人参和茯苓等草药。
关键词:急须、补元气、恶石(中药)、参苓(人参、茯苓)。
赏析:这里提出了治疗的方法,即通过服用人参、茯苓等草药来补充身体元气。

憬然再拜谨受教,敢乞大宝还光明。
释义:憬然再次跪拜恭敬地接受教导,恳请赐还我的双眼恢复光明。
关键词:憬然(敬仰的样子)、再拜(多次拜)、受教(接受教诲)、大宝(珍贵的宝物)、还光明(恢复视力)。
赏析:这里描述了病人对于治疗方法的感激之情,并表示愿意听从医生的建议,希望能够恢复视力。

清光大来云雾去,刮膜似点飞龙睛。
释义:清澈的光从天上来,云雾散去,就像用针刺破膜状物露出的眼睛。
关键词:清光(明亮的光线)、大来(来自天上)、拂(清除)、膜(薄膜),飞龙睛(眼睛)。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种神奇的景象,即光明从天而降,驱散了云雾,让病人的眼睛重新恢复视力。同时,它也象征着医生的治疗方法具有神奇的效果。

乃知小道有至理,无怪和缓享盛名。
释义:才知道小道理也有至理,没有奇怪为什么平和的态度能享有盛名。
关键词:小道、至理、和缓、盛名。
赏析:这里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即虽然有些医生的治疗方法可能看似平和,但实际上也有其深刻的道理,因此能够获得盛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