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兵我向毗陵来,奉母尔向丁山去。
伯劳燕燕无成心,但安亲意姑且住。
丁山近与蜀山邻,东坡买田曾此处。
路幽径僻民气敦,俗俭资单盗贼恕。
侍亲之外堪读书,时于此间得佳趣。
归期偻指明年春,好记桃花几千树。

【注释】

避兵:躲避战乱。我向毗陵来:我逃到毗陵躲避战乱。毗陵,今江苏常熟县。尔:代指你,你的母亲。丁山:山名,在今天山东泰安市东北。燕燕:燕子。无成心:没有打算,没有目的。安亲意:使亲人安乐的想法。姑且住:暂且停留。丁山近与蜀山邻:临近蜀地的大山。东坡: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曾:曾经。此处:指这里,指丁山这个地方。路幽径僻民气敦:山路崎岖,道路偏僻,但百姓淳朴善良。俗俭资单盗贼恕:风俗简朴,财物简单,盗贼就宽容了。侍亲之外堪读书:除了侍奉亲人之外还可以读书学习。时于此间得佳趣: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好的情趣。归期偻指明年春:回家的日期请母亲指教。偻:恭敬的词。明:明天。好记桃花几千树:记得明年春天有几千棵桃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送朋友去丁山,嘱其好好读书,并祝愿早日回家,归途中要经过桃花源。全诗意脉贯通,一气呵成。

首联起笔不凡,先从自己写起,说“避兵”,说自己为了避战乱逃往毗陵(今江苏宜兴),又以母亲为由,托付他往丁山(今山东泰安)去。“避”和“奉”是互文见义;“我向毗陵来,奉母尔向丁山去”两句,把送别友人的题旨点出。

颔联承上启下,说燕子虽无心却有情,它们飞来飞去,没有目的地,只是惦记着亲人。诗人用燕子喻人,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情致。

颈联写友人所经地方的自然景色。“丁山”与“蜀山”毗邻,“避兵”之地,风景自然也秀丽。“丁山近与蜀山邻,东坡买田曾此处。”这两句,一方面写出友人所经之路,另一方面又表明友人此行的目的是购买土地。

尾联转入对友人的劝勉。诗人嘱咐友人不要急于赶路,要好好读书;同时,还表示希望友人能尽快回到家乡。“侍亲之外堪读书,时于此间得佳趣”,意思是除了侍奉亲人之外,还能专心读书学习,并且在这里能享受到乐趣;“归期偻指明年春”,意思是请友人务必告诉母亲,何时能够回家?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她呢?这既是催促友人归家,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安慰。尾联中“偻”字,语出《礼记·檀弓》:“父母存,不许友昆弟;父母殁,不许友伯叔;父母没,不许友兄弟。”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谦辞。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清新自然。它不仅描写景物,更重在抒情言志,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