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兰生
【注释】 鸣艚:船名,指江上之航。巨浪:巨大的波浪。吴楚:泛指长江下游一带地区(吴国、楚国是战国时楚国的别称)。燕齐:泛指黄河流域一带地区(燕国、齐国是战国时燕国的别称)。岚翠:指山色青翠。息影:停泊。长策:良策。短篷:短而窄的船篷。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江行途中所作,诗人自述乘着小船,驾着巨浪从花埭出发,经过羚羊峡,历尽艰难险阻,饱经风霜雨雪,终于到达目的地。全诗四句,每两句一组,共四组
自花埭至羚羊峡 又被饥驱出,藏名悔不深。 注释:又被迫离开了这里,后悔没有早点离开。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饥饿而被迫离开这个地方的无奈和后悔。 生涯举子业,杯酒故人心。 注释: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但与老朋友共饮时,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怀念和伤感。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纠结。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诗人与旧友共饮,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注释: 度庾岭:通过庾岭。 半岭分寒燠:山的半腰,气温冷热分明。 千夫异语言:成千上万的人在交谈着不同的话语。 人将山互市:人们在这里交换货物。 天假石为门:天然形成的岩石形成了一道大门。 细路云头转:细窄的路在天空中弯弯曲曲地延伸。 危梯日脚翻:危险的楼梯从太阳的位置上升。 薄寒风出窦:轻微的寒气从洞口吹出。 声挟万松喧:声音夹杂着万松的喧哗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瓦釜既用事,黄钟故应弃。众醉乃独醒,尤为同列忌。 主听复不聪,孤臣数益穷。疏后旋见谪,谁能鉴其衷。 《卜居》以明心,《离骚》以寄慨。终与汨罗沈,朴忠何由遂。 至今沅湘间,悲风绕荒寺
干篙拄滩行,十拄不失一。 人顽讵如石,悍斗乃竟日。 船回沙嘴平,水转峡角出。 黑暗支祁潭,深阻老蛟窟。 余力且支撑,触险肆奔突。 熊熊望赤虬,远映路未失。 谁敢然温犀,照耀到水骨。 荒洲暂停桡,风大水潏沕。 蹲夷拥孤裘,寒减心更栗。 嗟哉掺舟人,尔劳我弗逸。 尔劳暂安眠,我劳何时毕
人心屈平旦,清气纳灵府。 一夜澄其源,百毒不敢侮。 长日困炎蒸,午夜息熏煮。 专心盼黎明,终宵不徂暑。 初阳露血殷,高岸束墙堵。 大鱼入敝笱,那得不跋扈。 稍喜三汊河,未离四柳树。 展席随阴凉,瞬息徒三五。 其上枝叶疏,穿林漏飞炬。 其下蝼蚁攒,剥肤先噬股。 欲静反扰攘,自辰逮中午。 蕴隆叹虫虫,无计与之拒。 玉池傥生肥,甘露自咽吐。 养其元冥根,庶俾热肠愈
又被饥驱出,藏名悔不深。 生涯举子业,杯酒故人心。 花坞辟香径,客船依野阴。 晚风留宴赏,沙渚有归禽。
谢兰生是清朝时期的广东南海人,字佩士,号澧浦,又号里甫、里道人。他是一位博雅好古的书画家和诗人,擅长诗文、书画、篆刻,精于鉴别。 谢兰生在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曾任职于羊城书院掌教。他的诗歌学苏轼,书法则师法颜真卿,同时吸收了褚遂良和李邕的风格。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技艺的熟练掌握上,更在于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表达。 谢兰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
谢兰生是清朝时期的广东南海人,字佩士,号澧浦,又号里甫、里道人。他是一位博雅好古的书画家和诗人,擅长诗文、书画、篆刻,精于鉴别。 谢兰生在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曾任职于羊城书院掌教。他的诗歌学苏轼,书法则师法颜真卿,同时吸收了褚遂良和李邕的风格。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技艺的熟练掌握上,更在于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表达。 谢兰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