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龙
注释:去年年底还有灯,今年年底却没有月亮,今年没有月亮也没有灯。谁知道这个夜晚我吟诵着诗歌在诗中,看着一涧寒梅结满了冰花。 赏析:这首诗是元夕(元宵节)时诗人的怀人之作。诗的前两句写去年的元宵节,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赏月吟诗。后两句则写今年的元宵节,诗人独处异乡,无友可聚,更别提赏月吟诗了。然而,在这孤独冷清之中,他仍不忘吟诵诗歌,欣赏寒梅。全诗通过对比
《别》 楼上佳人唱渭城,楼前杨柳识离情。 一声未是难听处,最是难听第四声。 注释:渭城:即《渭城曲》。 赏析: 这是一首写送别情景的小诗,全篇紧扣“别”字,从楼上佳人到楼前杨柳,无不在表达离别之情。 首句“楼上佳人唱渭城”,起笔不凡。渭城,是当时长安附近的一座名楼。据《太平广记》载,此楼曾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所居,故又名王昌龄楼,后屡经兵燹毁坏。此诗当是作者在兵荒马乱、世事沧桑中所作
注释: 小园:小巧精致的园林。地占方方十丈宽,巳栽花木四时看:土地面积有十丈见方,已经栽种了四季的花卉。 客来莫笑生涯薄,窗外新添竹数竿:客人来了不要笑话我的生活贫寒,因为窗外又增加了几根竹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小园、四季花卉和窗外新添的竹子,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首句“小园”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描述一个小而精致的园林
【注释】腊:指冬季的梅花。 晴日烘开小蜜房,紫檀心里认蜂黄。 小蜜房:比喻梅花。“晴日烘开”形容梅枝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亮。 紫檀:指柏木,柏木有香味。 心里:指树心里。 认蜂黄:蜜蜂喜欢采集花蜜,所以把花蕊里的黄色花粉叫做蜂黄。 一冬不被风吹落,却讶江梅易断肠。 一冬:整个冬天。被:遭受。风雨:风雨摧残。讶:惊讶。 江梅:江南一带所产的梅花。 易断肠:容易让人联想到人世间的离愁别绪
注释: 春词:春天的诗句。 玉纤:指女子纤细白嫩的手。 揭:拉开。 绣帘开:用刺绣的帘子掀起。 行到花前泪满腮:走到花开的地方,情不自禁地流泪。 正尔:这样。 春心:一心想追求美好事物的心情。 无处托:没有地方寄托。 一双胡蝶忽飞来:忽然有两只蝴蝶飞舞而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对春天的热爱和憧憬,以及在春天里产生的伤感情绪的诗。诗中的女子,她的内心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
注释: 初秋时节我客居他乡,到秋天的傍晚才回到家乡。 一檐下挂着轻囊一半是诗句。 试问客人的心情哪里会不好?在五更天时,孤零零的旅店中酒醒了之后。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七年(812),当时诗人在长安做官,已经度过了三年。三年之中,宦海风波迭起,仕途坎坷不平,诗人内心苦闷不堪。这首诗写诗人在异乡过中秋的情景。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身份:初秋时节为客,到秋天的傍晚才回到家乡。这两句交代了时间
过垂虹桥 垂虹桥下水连天,一带青山落照边。 三十六陂烟浦冷,鹭鸶飞上钓渔船。 注释:垂虹桥:吴江县一座著名的桥。垂虹桥,即今江苏吴江县的垂虹桥,因形似彩虹而得名。水连天:形容水与天空相接的景象。落照:夕阳西下的景象。一带青山:指垂虹桥周围的山峦。烟浦:烟雾缭绕的江面。寒意袭来:描绘了垂虹桥周围环境的寒冷。 译文: 垂虹桥下的河水与天空相接,远处的青山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更加宁静
注释:没有画上金丝罗衣,平常打扮最相称。 春风拂动燕子楼前经过,飘落梨花似雪花一枝。 赏析:诗人以淡雅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中“不着画罗金缕衣”一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高尚品质。而“春风燕子楼前过,飘落梨花雪一枝”,则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春天的气息和美丽的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诗句:清晓轻传一信风,花添红粉草添茸。 译文:清晨,微风吹过,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花儿因此更加艳丽,草儿也显得更加嫩绿。在这样美丽的早晨,画楼的栏杆弯曲曲折,如同珍珠般的帘幕在春光中轻轻摇曳,不知是第几重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的美丽场景,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诗人巧妙地运用“花添红粉草添茸”这样的生动形象,不仅表现了春天的色彩
注释: 1. 野土生烟草树焦:荒野上的泥土上生长的烟草树焦黄。 2. 彤彤日脚火云烧:太阳的光线像火一样灼热,仿佛是燃烧的火烧云。 3. 池边自拗青荷叶:在池塘边的荷叶自己折断了。 4. 分付山童盖药苗:让山童去给草药苗浇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天的景象。首句"野土生烟草树焦",通过描绘野土上生长的烟草树焦黄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夏日的酷热。第二句"彤彤日脚火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