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龙
江上有感 江上秋深客未归,荻花枫叶两依依。 伤心最是长桥路,落日西风一雁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上已是秋天了(江上),我的游子还没有回来(客未归),只有满地的芦苇在随风摇摆。 那一片片的芦苇和枫叶好像在互相依偎着(荻花、枫叶两依依)。 我伤心极了(伤心最是长桥路),看着夕阳西下,西风吹来,一群大雁正向南飞去。 注释: 江:指长江。 上:此处指江上行船。 深:这里形容时间已晚。 未归
注释:在家里居住胜过在官府里做官,在鸟鸣声中白天把门关上。等到小园的花儿都落尽了,还要移酒对着青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家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以“居家到底胜居官”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在家生活的满足和自豪。接着描述了在家中的生活细节,如“啼鸟声中昼掩关”,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情趣。最后一句“更须移酒对青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采莲曲》 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 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诗句释义: - 采莲时节:描述的是采摘莲花的季节,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活动,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 懒匀妆:形容采莲女子不愿意化妆修饰自己,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之美。 - 日到波心:太阳照射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光影。 - 拨棹忙:忙碌地划着船桨,形容劳动的欢快和急切。 - 莫向荷花深处去
【注释】 东风:春风。 和彻诗篇:指吟咏春色,即《梅花落》一绝。得暂闲:暂时的清闲。 白纻(zǔ):一种细布,以苎麻为原料织成。宋人称“白纻”为“吴绫”。 寒:一作“暖”。 【译文】 吟咏《梅花落》的诗篇,使人心旷神怡,暂且抛开了尘嚣。 立在梅树下,闻到阵阵梅花香,我站在栏杆边观赏。 新裁的白色细布制成的春衫薄透,还是害怕春风一阵寒意袭人。 【赏析 】 本诗描写了一个人在梅花盛开的时候
柴门 何必逢人尽说贫?自来求己胜求人。 梅花落尽青山远,深掩柴门过一春。 注释: 何必逢人尽说贫?自来求己胜求人。 何必逢人便说自己很贫穷?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努力地追求成功和荣耀,而不是去羡慕别人。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困的不屑一顾和对于成功与荣耀的追求。他坚信,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荣誉,而不是依靠他人的同情和援助。 梅花落尽青山远,深掩柴门过一春。
南浦的云彩随着春天一起归来,绿杨的枝条上只有空鸟声哀怨。满地落花无人收拾,一半飘散着香气化作了燕子的巢泥。 注释: 1. 南浦云归春亦归:南浦的云彩随着春天一起归来,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南浦是地名,这里借指江南地区。南浦云归,即春天也回来了。 2. 绿杨枝上鸟空啼:绿杨树上鸟儿的叫声空灵而哀伤。 3. 落花满地无人管:落花遍地,没有人去打扫。 4. 一半和香作燕泥:一半落花飘散,带着香气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可久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从教香月转亭西,贪看灯毬忘却归。 挨得玉梅零落尽,蛾儿犹傍鬓边飞。 注释: 1. 从教香月转亭西:意思是任凭月光从亭子的西边悄悄流过。 2. 贪看灯毬忘却归:形容看灯时非常入迷,忘记了回家。 3. 挨得玉梅零落尽:形容花朵逐渐凋零的景象。 4. 蛾儿犹傍鬓边飞:形容蛾子依然停留在发梢上飞舞。 译文:
《晓窗·桃花落尽李花残,女伴相期看牡丹。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是南宋诗人何应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达了诗人在二十四番花信之后的清晨,观察到窗外景色的变化。 “桃花落尽李花残”,描绘了春季结束的景象,意味着春天的花朵已经凋零,预示着夏天的到来。“女伴相期看牡丹”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约定一同前往观赏牡丹花的情景。“二十四番花信后”,指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时间点
【注释】 行人:指远行者。柳花:柳絮,春末夏初柳树开花时飘落的白色柳花。晚寒轻:形容春末夏初傍晚时分天气还很冷。草色拖裙罨岸青:用草覆盖着船身的绿色拖到了岸边,形成青色。罨:覆盖。短长亭:古代设在路旁为过客提供食宿之处的亭子。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黄州刺史时期,当时作者正赴江陵途中,途经赣县(今江西赣州市)附近,作此诗抒写离愁别绪。首句写春天的暮色里,柳絮随风飘舞,给行人平添了几分凄苦
注释:曾经靠在空荡的屏风上唱柳枝,一声娇嫩的声音伴随着低垂的暮云。重新来到这里,只见流莺在树枝上啼叫,我站立到斜阳已经不肯再啼叫。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