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邠
【注释】 珍重:珍惜,重视。开山李道人:指李淳风,唐代天文学家。林峦奇秀甲诸邻:山林的景色奇特秀丽,胜过邻近的诸村。夺将:夺去,夺得。狐兔千年穴:指李淳风在观内凿石为室,深藏《推步》数卷。寒泉:清澈冰凉的水。 【译文】 珍爱地看待那位开山的李道人,他居住的地方有如仙境。 他巧妙地夺取了狐狸兔子千年所挖的洞穴,使它化为人间仙境。 【赏析】 此诗是赞美李淳风的一首诗。首句写李淳风开山观的功绩
白石山 登山踏遍万千峰,直到青云第一重。 路僻频惊来瑞鹿,洞深还见挂苍龙。 偶穿白石寻黄石,却倚青松慕赤松。 日脚西垂促归兴,巾车无复更从容。 注释: 1. 登山踏遍万千峰,直上青云第一重:形容诗人登上白石山时的心情激动,一路攀登到山顶,仿佛已经达到了最高峰,直达青云之上。 2. 路僻频惊来瑞鹿,洞深还见挂苍龙:诗人在山路上行进时,不时看到有鹿群出没,增添了旅途的趣味
诗句释义及赏析 白石洞天 - 此境曾闻父老传:指这个风景名胜是长辈们口耳相传的历史遗迹。 - 顷无凡迹到岩颠:表示这个地方过去很少有外人涉足,几乎未被打扰。 - 青霄咫尺不多地:描绘了天空之高近在咫尺,但实际可到达的土地却并不多。 - 碧洞深沉第几天:形容山洞深邃幽静,难以数日游尽。 译文 听闻祖辈口中流传的美景,我从未亲眼见过它的真面目。 虽然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窃闻子瞻学士昨日飘然单乘独出南屏旋至北山穷幽览胜真得物外自适之趣。 注释:我听说昨天苏轼学士独自骑着马,从南屏出发,到达北山后,在深深的山林中游览,真正得到了超脱世俗的自在乐趣。 邠尝从欧阳公诗云: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 注释:我曾经跟随欧阳公(指欧阳修)的诗中写到:使君(指苏轼)厌于骑马随行车马,在山中行走,前歌后舞地招唤野人一同漫步在青翠的树林之中。
白石山 赏遍他山到此山,始知仙境异人寰。 岩前羽客寻黄鹤,涧下樵人放白鹇。 路入洞门纡五锁,云盘石径叠三关。 窑间犹有仙翁灶,忆昔丹成炼九还。 注释: - 白石山: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为白石山的地方。 - 赏遍他山到此山,始知仙境异人寰:经过欣赏过其他山峰,才发现白石山的独特之处,这里形容白石山如同人间之外的仙境一样。 - 岩前羽客寻黄鹤,涧下樵人放白鹇:在岩石的前面,有一个寻找黄鹤的道士
净名院其一 水帘谷口瀑泉飞,金鼎峰前玉骨奇。 入院未登居士榻,升堂先谒赞皇祠。 庵开明月长圆满,路插重云半崄巇。 杖屦偶来聊宴坐,徘徊不厌出山迟。 注释: 1. 水帘谷口瀑泉飞:水帘瀑布位于峡谷口,水流飞泻,形成壮观的景象。 2. 金鼎峰前玉骨奇:金鼎峰位于山巅,山峰如金鼎,其下的岩石质地坚硬,形状奇特。 3. 入院未登居士榻:进入净名院后,尚未找到适合的居住之地,暂时停留在院子里。 4.
【译文】 沧波水上架设着高高的亭子,中间有一座向水而开的幽亭。 草色直接连着天边,风声常常送来江浪的声音。 云收雾散时山脚下的鸡鸣声传出来,潮涨时航头附近的渔船返回来了。 咫尺之间市井尘嚣没有,栏杆前鸥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注释】 沧波:沧浪之水,泛指江河湖海。 崔嵬(cuī wéi):高耸。 直:通“值”,与“远”相对,接近、到达的意思。 云收:云雾消散。 见:同“现”,出现。 潮满
注释:中秋时节,月华圆满,正是秋天的时候。天上人间都在这个时候共度佳节。桂魄(即月亮)十分明亮,像澄净的浪花在海洋中荡漾,冰轮(即月亮)千里之行,辗碎了霜空。 赏析:此诗以“中秋”为主题,描写了中秋节夜晚的美丽景象。首联写景,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圆而明的景象;颔联写人,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之夜欢聚一堂,共赏明月的情景;颈联写物,通过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水中的浪花和霜空中碾碎的冰轮
【诗句解释】 1. 登山穿破乱云堆:形容山路崎岖,云雾缭绕。 2. 不见高人眼倦开:指没有见到钱道人,眼睛因为期待而感到疲劳。 3. 门掩水声闲白日:指钱道人家门前,水面上传来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白天的宁静。 4. 路无车迹长苍苔:指路上没有车辆经过的痕迹,长满了青苔,显得幽静。 5. 墙头五柳空摇曳:指墙头上的五棵柳树,随风轻轻摇曳。 6. 池上双凫自往来:指池中的两只鸭子
这首诗描绘了箫台山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一句“簇簇峰峦遍四围”描述了萧台山四周被群山环绕的景象。这里的“簇簇”指的是众多、密集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壮观与密集。 第二句“神仙旧隐叹今非”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句诗中的“神仙”指的是古代隐居于此的高人,而“旧隐”则表示他们曾经在这里隐居生活过。现在这些地方已经不再是他们隐居的地方,因此让人感到遗憾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