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用中
诗句释义 1 壁立崔嵬不计寻:形容山峰的陡峭,高耸入云。"崔嵬"是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计寻"则是比喻山峰高得无法用尺量度。 2. 千峰罗列献奇深:描述山峦连绵不断,形态各异,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这里的“罗列”意味着山峰的排列,而“献奇深”则强调了这些自然景观的独特和深远。 3. 等闲伫立遥观遍:意思是说,诗人随意站立,从容地远望,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天边云彩间传来磬声,道中景物让人目不暇给。 我一边徘徊一边吟咏欣赏美景,夕阳快要西下好向田野主人问路。 注释: 1. 道中景物甚胜吟赏不暇:在道中看到的风景非常优美,以至于我都没有时间去吟咏和欣赏。 2. 敬夫:此处应为“敬父”,可能是作者的父亲或者朋友,因为前文提到了“有诗因次其韵”,说明作者已经写下了一首诗,所以这里应该是作者的父亲或朋友的名字。 3. 次:跟随、依从的意思。 赏析:
【注释】 崖边:山崖边。琼玖:美玉,这里指雪莲花。 清光:洁白的光泽。 偶到:偶尔来到。 奇香:不同凡响的香气。 会:领悟、领会。 冰牙冷齿裂人肠:形容香气之强烈,使人的牙齿发冷,肠胃欲裂。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以“雪莲”为题,写其清绝之美。诗人以“偶到山间得味尝”起兴,描绘了一幅雪莲花盛开在山崖边的图画,接着写“一段奇香今已会”,赞美雪莲的香气非同一般,再写“冰牙冷齿裂人肠”
注释:灯长三世,是指灯的寿命很长,可以照亮三世。火长明,是指火的光芒明亮,可以照亮远方。千里遗踪,是指遗留下的踪迹遍布千里。子细寻,是指仔细寻找。自是神光能永夜,是指这是神的光,可以照亮整个夜晚。不妨金偈更降心,是说不必担心被佛祖惩罚,反而可以降低自己的心念。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描述灯和火的长年累月,表达了对永恒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佛祖教诲的理解和接受
注释:老树参横,旁边有古阴,浓烟淡月,试图寻找。自来无会丹青意,可惜良工苦心,画得这么好。 赏析: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通过观察自然景物,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巧和技巧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老树和浓烟淡月的描绘,表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那些真正懂得艺术的人的赞赏之情
【解析】 此诗首两句写屋之古与旧,“方广版屋”四字为全诗定调。后两句写诗人在古屋中所见所感。 “上方”句:指上方有高大的栋宇。 “年久”句:言房屋因年代久远而变得参差不整。 “动我”二句:言此屋触动了我心中的情感,令我产生遐想,于是相视而吟咏诗句。 “相看”句:言我们相互对视,各自吟诵诗句。 【答案】 译文:上方有高大的栋宇,岁月流逝,自然会变得参差不整。触动了我的情感,让我产生了遐想
【解析】 本诗的注释要简洁明了,点明关键词语。如“雪消”、“水涨”、“溪流”、“小汀”等词的注释。另外,赏析部分要求对全诗句进行赏析,分析其表达效果,如“行客悠悠心目快,漫题新句在空屏”这一句,从“行客悠悠”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愉悦、舒畅;“漫题新句在空屏”则表现了诗人的随意性、即兴性和创造性。 【答案】 译文: 雪消了山色更青翠,溪流上涨拍击着小沙坝。 游人闲适心情很舒畅,信笔题诗写在手机屏上。
【注释】 寒雪:指冬天的雪花。飘飘:飘飞的样子。孤村:指荒凉的村庄。征骢(chēng cōng ):骏马。晓发:早晨出发。来时异:沿途景物不同。吟罢新诗:读完新作的诗。击酒尊:把酒倒在酒樽里。 【赏析】 《马上口占次敬夫韵》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此首写旅途中见闻,抒发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寒雪飘飘白昼昏,征骢晓发向孤村。”开篇两句即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季节:“寒雪飘飘白昼昏”,大雪纷纷扬扬
此日驱车马迹桥,远从师友步青霄。 登临不用还歧想,为爱山翁喜见招。 注释:今天驱车前往马迹桥,远远地跟随我亲爱的老师和朋友登上高高的云霄。 登临不必回头思念路途,因为喜爱山中老人而高兴被邀请去参观。 赏析:诗的首句写诗人今日驱车去马迹桥;次句写与友人一起登高游览的情景;第三句点出“登临不用还”,是因为喜爱山中老人而高兴被邀请;末句说,登山游览,并不需要回顾,因为喜欢山中老人而被邀请
【注释】 上封台:在陕西凤翔县南。台观:指台观寺,唐时有“三教九流”讲经说法之所。夕霁:日落天晴之时。禅语:佛家用语,指佛教的教义和修行的方法。磬声:古乐器,击之能发出清脆的响声。龙池:指龙池院。留:存留。雁塔:指西安大慈恩寺的雁塔。寄:寄托、留存。借问:向人请教。房前树:指杜甫草堂前的槐树。 【译文】 台观寺静悄悄的,夕阳下的景色特别清幽。 月下听到讲佛法的声音,风中传来僧人念经的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