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季仲
注释: 今人议论只从多,篑土那能障大河。 我有室庐亦方广,归途不向石桥过。 译文: 现在的人只会从表面现象来议论,用小石头就能挡住大江流吗? 我的房屋也很宽敞,所以不必经过那座石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宿天台石桥》一诗中的后四句。前四句是说世人只会从表面现象来议论问题,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作者认为只有从本质出发,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而后四句则是说自己有宽大的房屋,所以不必经过那座石桥
译文: 秋日,我与众人聚集在资福阁,次高季应的韵作三首诗。 秋天到了,江山入秋,更显得美丽,登高临远时,感到凄凉之情更加浓烈。 只沉醉于眼前的绿蚁美酒之乐,何必在意虚名身后的流传。 旧时的隐居地没有让幽鹤抱怨,清溪最终陪伴白鸥安眠。 年老后行动多羞涩,强行插着黄色花朵趁年轻时候。 注释: 1. 资福阁:位于宋代杭州,是当时文人雅士集会的场所。 2. 九日诸人集于资福阁次高季应韵三首
《九日集资福阁次高季应韵三首》 戏马台前草自妍,英雄何在竟茫然。 江河犹带重阳恨,父老空将旧事传。 注释:戏马台前,草长得非常茂盛,独自显得美丽。英雄,意指古代的名将或英雄人物已经不在了,让人感到怅惘和茫然。 去雁来鸿波浩荡,夕阳流水树芊眠。 注释:远去的大雁和归来的大雁,都在江面上浩荡飞翔;夕阳下的流水和树上的叶子,都静静地躺着休息。 去雁来鸿波浩荡,夕阳流水树芊眠。 注释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 关键词:「海内」、「英豪」。 - 解释:这里诗人在询问当今世上还有谁是英豪,表达了他对人才的寻觅和渴望。 - 翻译:Who are the heroes left in the world? 第二句: - 关键词:「宁容」、「丘壑」、「皋夔」(古代神话中的两位神祇)。 - 解释:诗人在这里强调,即使才华横溢的人也不愿被埋没于山林,他们渴望得到重用的机会。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新诗寄我五年前,读向寒窗倍黯然。 - 新诗寄我:指有人将新的诗歌写给我。 - 五年前:指收到这首诗的确切时间是五年前。 - 寒窗:通常指读书的地方,即书房。 - 倍黯然:形容心情极为悲伤、沮丧。 2. 自古伊优多得志,如君疏直竟谁怜。 - 自古伊优: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那些被赞誉为“贤人”或“君子”的人物。 - 多得志:意指这些人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和满足。 - 如君疏直
注释: 薛康朝挽词:这首诗是薛康对某人的悼念之词。 意气平生百不伸,一麾晚出守宜春。 意气:志向与气概。百不伸:指一生未能施展抱负。一麾:古代官员所执的指挥旗帜。 晚出:晚年出来。守宜春:担任宜春(今属湖南)的地方官。 功名到此当言命,才术如公岂后人? 功名:指仕途上的得失。当言命:应该听其自然。才术:才能和技艺。 公:此处指死者。岂后人:怎能算得后辈。 庭集鹓雏知有种,盘堆苜蓿未全贫。
【解析】 此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作者任扬州通判期间。梁守即梁希逸,是诗人的朋友,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和集贤校理等职,后因事谪居润州富览亭中。 首句“朝来爽气自横空”,写登高望远,心胸开阔的感觉。 次句“蹑屐宁须学谢公”,用谢灵运的典故。谢灵运以“山水有可画之奇,云林有可赏之秀”而著称,他常在山泽之间游宴,饮酒赋诗,其乐融融。这里用谢灵运的典故,意谓登高远眺,纵目四野,江山胜景何止一处
《又用前韵二首》是宋朝林季仲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 雕甍华栋照晴空,更忆檐前十八公。 四望川流何富有,一时歌咏许谁同。 海吞万壑苍烟外,地涌双峰白浪中。 洞接仙都春色早,桃花认得鹤溪翁。 ``` 注释翻译 第一联: - 雕甍: 指精美的屋脊装饰。 - 华栋: 指华丽的建筑结构。 - 晴空: 晴朗的天空。 - 十八公: 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人物的代称。 第二联: -
注释: - 富贵功名等弁髦,何如声迹翳蓬蒿。 - 弁髦:指轻视,看不起。 - 翳:遮盖,遮蔽。 - 蓬蒿(hāo):草名,也泛指野草。 - 倦游正被微官缚,辞禄方知处士高。 - 辞禄:辞去俸禄,意喻隐逸。 - 处士:古代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华萼向来荣父行,芝兰重见秀儿曹。 - 华萼:指花萼山,又称“华盖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境内。 - 芝兰:指芝草和兰花,常用来比喻人品高尚的人。 -
寄题蒋封州三径堂堂本在丹阳后避地四明再创 林季仲,南宋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怀为主题。此诗通过描绘蒋兖州的美景及与友人共游之乐,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山水画卷。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译文 三径开从蒋兖州,至今孙子亦风流。 钩帘虽对鄮山月,闻笛应悲京口秋。 往事漫劳书咄咄,馀生只合赋休休。 问君办得蓑衣否,便好相随上钓舟。 注释 1. 蒋兖州: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