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询
【注释】 ①十五年前忝:十五年前,作者任地方长官(节度使)。忝,谦词,表示愧不敢当。②公馀:公余,指公务之余。③玉阶:宫殿中的台阶,借指朝廷。④步武:行走,引申为升迁。霖:及时雨,指政治清明。⑤云路:官道。⑥浴凤池:池名,在京城西苑内。⑦观鱼台:台名,在今江苏镇江市北金山上。⑧故老:指吕许公的同僚及旧日朋友。⑨重来:再度来访。⑩纱笼:指纱巾之类的头饰。旧碑:指吕许公的纪念碑。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识记和默写中注意提示性词语“虎丘”“凤池”等的写法。 第一句“凤池初下陟孱颜”,意思是说:当年凤池初建之时,我登上这苍颜弱颜的虎丘。第二句“虎寺重游启旧关”,意思是说:当年虎丘重游时,我打开虎山的旧门。第三句“金钺传呼投钓渚”,“金钺”,即斧钱,是古代帝王授予功臣的凭证,此处指授给功臣的凭证;“投钓渚”,意为投笔从戎,即弃文学武
濠州四望亭闲眺 南北舟行互掷梭,长淮混混接天河。 石梁景绝虹垂渚,桐柏春深雪作波。 注释: 南北舟行互掷梭:形容江水湍急,船儿相互撞击,如同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一般。 长淮混混接天河:形容长江和淮河的水势浩大,仿佛与天空中的天河相连。 石梁景绝虹垂渚:形容石梁桥的景象非常壮丽,彩虹垂落在江边的沙洲上。 桐柏春深雪作波:形容桐柏山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雪花在水面上飘荡,形成波纹。 四望空明无俗翳
这首诗是作者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期间所写的,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之情。 译文: 愁绪笼罩着鼎湖宫(即明孝宗陵寝),龙驭(皇帝的车驾)已进入清都。 登上红云之上的台阶,陪侍歆享赤帝的雩祭。 光明的阴德真圣嗣,遗诏尽是嘉谟之谋。 尚见孤臣泣涕,蒙知直殿庐。 注释: - 真庙挽辞:为明朝皇帝朱祁镇被俘时所作的挽诗。 - 愁烟暗鼎湖:愁绪笼罩着鼎湖宫(明孝宗陵寝)。 - 陟降红云陛
谢公城上的谢公楼,百尺高悬挂斗牛。 碧瓦万家烟树密,苍崖一槛瀑泉流。 波光粼粼前溪满,刹影亭亭古寺幽。 此地近除新太守,绿窗明月为君留。 注释: - 叠嶂楼:指谢公楼。 - 谢公城:指谢公城的旧址。 - 谢公楼:谢朓的故居,位于谢公城南面的城墙上。 - 百尺阑干挂斗牛:百尺高的栏杆挂在牛斗二宿之间。 - 碧瓦万家烟树密:碧色的屋顶上有无数家庭,烟雾缭绕的树木密集。 - 苍崖一槛瀑泉流
注释: 1. 凤刹:指寺庙。岧峣:山高而陡。挂断霓:悬挂的彩虹。凫云渚:水中的浮萍。 2. 晓定:天刚亮时,人们开始活动。禅客:出外修行的和尚。归:回家。 3. 墙外:寺院的外面。蔓藤:爬山虎一类的植物。移过密:爬满了密集的围墙。 4. 院中:寺院的内部。杉子:杉树的种子或果实,这里比喻落叶。落来稀:落下的稀少。 5. 老僧:年长的和尚。独坐:单独坐着。蒲团:坐垫,佛教徒打坐用的坐具。 6.
江楼晚眺 潮落蚌耕耘洲,霞天雨尽收。 月来山寺候,云驻海间秋。 野鹜驯舟绕,红鱼逐饵游。 欣然乘此兴,呼酒醉高楼。 注释: 潮落:潮水退去 蚌耕:指蚌挖沙的过程 霞天:指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月来:月亮升起在山寺上 云驻:云彩停留在海面上 野鹜(wù):野鸭 驯:顺从 红鱼:指红色的鲤鱼或鲫鱼 欣然:愉快地 高楼:高大的建筑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面。诗人站在江边的楼上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本诗是一首写景咏史的七言律诗,前四句以“虎”喻吴主孙皓,后四句用“剑”“禅”等意象暗指孙皓投降,最后两句点出全篇主旨。 【答案】 ①“虎眈眈”是说过去吴王孙皓在建业称霸时凶猛的样子
【注释】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古称吴兴。 桑柘(sāng zé):桑树和柘树。 溉沃田:灌溉农田。 采莲女:在水边采莲花的女伴。 黄犊(dú):小牛。 青山:指远处的山岭。 垂杨:杨柳。 阙(quē):宫门,引申为皇宫。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诗人在旅途中作此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写江南田野的宽阔与桑柘的茂密;二、三句描写采莲女载酒船行;四
干戈一夕近山隈,烈女捐生独可哀。 叹息黄巢千古恨,辘轳荒井沸金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