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起耕
诗句如下: 月转庭花玉一阑,宝钗不卸待郎看。 译文:月儿转过庭中的花丛,栏杆上玉色的阑干映衬着夜色。我不愿卸下宝钗等待你来看。 注释:庭花:庭院中的花朵。玉阑:玉制的栏杆。宝钗: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这里可能指代女子的装饰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光下欣赏庭中花朵的情景。诗中的“月转庭花”和“玉阑”营造出了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氛围;“宝钗不卸”表达了主人公对某人的思念之情
《杜臆》曰:“草堂多竹树,境亦超旷,故鸟鸣鹭飞、与物俱适;面对西山,古雪相映,对之不厌,此与拄笏看爽气者同趣;门泊吴船,即公诗‘平生江海心,夙昔具扁舟’是也。” 译文: 楼上何人奏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注释: 1. 楼上何人奏玉箫:楼上有人在弹奏着玉制的箫。 2. 数声和月伴春宵:几声箫音伴随着月光度过了一个夜晚。 3. 断肠唤起江南梦
【解析】 题干要求对“小隐”一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选项逐一对应作答。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就是将全诗分为四个部分,然后分别对每部分的诗句进行分析、解释。本题的注释中已给出了四句话中的关键字词,考生要结合这些词语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第一联: “小隐山林习已成,市朝声利让渠争。”
【诗句释义与赏析】 暮春杂兴:描述了一个春季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 画阑:指园林中的栏杆,用来观赏风景的。 目断:视线被远方的景色所吸引而无法收回。 楚云西:指的是西边的楚国天空中的云彩。 芳草连天:形容草地广阔,看不到边际。 客思迷: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感到迷茫、困惑。 家在江南烟雨里:江南地区常有细雨绵绵,所以用“烟雨”来形容。 落花时节:指的是春天花开时节。 杜鹃啼:杜鹃鸟是春天的使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如下: 关门花落又春深, 白纻歌残对晚斟。 惆怅年来心绪恶, 一庭烟草绿沉沉。 注释: 1. 关门花落又春深:关门是指关闭的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闭门读书的场景。花落又表示花朵凋零,春天已经很深了。 2. 白纻歌残对晚斟:白纻是一种古代的乐器,这里可能是指弹琴或唱歌的情景。晚斟可能是指饮酒,因为喝酒常常会让人放松心情,所以这里可能是诗人在饮酒后弹琴或唱歌。 3
诗句释义 1. 十里平湖浸晓光:描述的是清晨时分,湖面平静如镜,阳光透过薄薄的雾气,映照在湖面上。十里,形容湖的宽广;平湖,指湖面平静如镜。"浸晓光"表示太阳初升时的光芒照射在湖面上。 2. 玉鸾飞舞镜中央:这里的“玉鸾”可能指的是仙女或者神话中的鸟类,它们在湖面上方飞翔,宛如在湖面的镜子里翩翩起舞。"飞舞"强调了它们的动态美;"镜中"则形象地描绘出它们在湖面上反射出的倒影。 3.
注释: 暮春时节,我听到燕子的声音。太阳正高照人间。我读着书卷,却把书乱堆在床上。 梦回的时候,我喜欢西窗的寂静,闲暇时,看着松花和夕阳一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午后,读书、听燕声、观日景、赏松花的情景,展现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生活画面。 首句“燕子声中日正长”,描绘了春日的景象,阳光明媚,燕子飞来飞去,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二句“读残书卷乱堆床”,描绘了一个读书人的形象
【注释】 览镜:照镜。 鬓点霜:指两鬓斑白。 若云勋业:如同那天上的白云一样,飘忽不定。 身向山中老:指退隐山林。 安得名留海内香:怎么能让名声传扬在天下呢。海内香:指名扬天下。 高士传:指《高士传》。 倦游:厌倦仕途。 秋砧答暮螀(jiāo):秋日的砧声和黄昏时分的寒蝉声相互应和。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退居后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名利地位的淡泊、超脱。 首联两句写诗人照镜自省,自觉衰老
【注释】 笑:以……为乐儒冠:指做官的帽子。 龙象:佛教语,喻指佛祖或菩萨像。这里借指修行者。 还:归还 单:袈裟,僧衣 钵:僧人吃饭用的器具 打包:收拾行李 高谈:大讲特讲,尽情发挥 【赏析】 《赠乌龙山圆上人》,是一首题赠诗。作者通过赠答的方式,对友人进行劝勉,希望他能够放下名利之心,一心向佛,以求得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第一句写自己将儒冠换为墨衣。儒冠,是儒者的服饰,代表着儒家的思想和学问
解析: 诗句解释: 1. 自笑生随雁影浮 - 这句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到好笑,好像自己就像是随雁群一起漂浮。"自笑"表示自嘲,"生随雁影浮"形容生活的无定和飘泊。 2. 几经楚尾与吴头 - 这里指的是诗人多次经过楚国的尾部(楚尾)和吴国的开始处(吴头)。"几经"意味着经历了很多次,"楚尾"和"吴头"是古代中国地理上的两个著名地名。 3. 塞楼角送关山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