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求
【注释】 爱:仁。差等(chà děn)墨之徒:墨子,墨家学派的创立者,主张“兼爱”。这里指墨家思想。 理一由来分则殊:道理是一致的,但因人的性情不同而有所区别。理:道理;一,通“异”,相同;由来:从来;分则殊:区别。 情仁是性:情、仁都是天性。性,本性;仁,仁爱。 合于仁上着工夫:把仁作为根本。合:当作;着:着重;工夫:功夫。 【赏析】 这首诗写对墨子学说的批判
诗句释义: 1. 熨开诗眼静中观,春在虚无杳霭间。 - “熨开诗眼”意指诗人的灵感被激发,如同熨斗将衣物展开; - “静中观”说明诗人是在宁静的环境中观察世界; - “春在虚无杳霭间”形容春天的气息在看似虚无缥缈的地方弥漫,给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感觉。 2. 风老山樊香世界,日烘踯躅锦屏山。 - “风老山樊”形容山峦间的风声已经变得柔和; - “香世界”暗示周围的自然气息是浓郁且迷人的;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的意思是:桧柏、株山、樟树、竹子与松树,四座山峰互相生长着浓绿的树林,使暑气无法侵入;逼教秋暑无来路,输与山僧坐晚钟。 【答案】 译文:桧柏、株山、樟树、竹子与松,四座山峰互相生长着浓绿的树林,使暑气无法侵入;逼教秋暑无来路,输与山 僧坐晚钟。 注释
注释: 水墨画中,一个仙风道骨的美女正在作画,她身穿缟裙翠带,姿态轻盈。只愁那微月清冷没有对景,更画梅矾作为她的兄弟。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水墨画中的美女。她身穿缟裙翠带,姿态轻灵,仿佛是一朵盛开的花。她只愁微月清冷无法对景,更画梅矾作为她的兄弟。这首词将美女比作梅花矾,用梅矾的坚忍不拔来比喻美女的坚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美丽女子深深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诗句原文为:新辟书斋鹤栅宽,一帘风月尽幽闲。百年易向忙中过,万事偏于好处悭。漫说折腰营斗米,何如留眼看云山。只消一卷梅花句,留得林逋在世间。 译文为:新开辟的书斋用宽阔的鹤形栅栏装饰,一帘风月尽是清幽悠闲。百年间易向忙碌中度过,万事多在于好处时悭吝。常言道弯腰求功名如折腰般辛苦,不如留眼看云山。只需阅读一卷梅花诗篇,便可留下林逋般的高洁形象在世间流传。 赏析如下:
注释: 初秋白云道院 —— 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初秋景象,白云道院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闲来汲水浸菖蒲,净洗尘埃半点无 —— 用“汲水”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他发现,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同时,“净洗尘埃半点无”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 濯得老根如法瘦,养教矮叶十分臞 —— “濯得老根如法瘦”,意指通过洗涤、修剪等方法
书郑亦山冷澹生活 九陌红尘不肯居,携家租屋住西湖。 月香水影赓和靖,雨色晴光忆大苏。 诗比晚唐成冷淡,人如东野更清臞。 晴窗尽展芳编看,一片寒冰浸玉壶。 注释: 1. 九陌红尘:形容繁华的街道和纷乱的世事。 2. 和靖:指北宋诗人林逋(hú),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以隐逸著名。 3. 大苏:指北宋文学家苏轼(sushi,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4. 东野
注释:不要以为秋天的景色冷漠无情,秋天的花朵在风露中比春天的花朵更加美丽。拒霜和岩桂都不要相让,它们各自占据了最好的开花时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初秋景色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通过与春天花朵相比较,突显出秋天的韵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游落星寺 星江山水甲江东,所到僧房各不同。 拳石不知何代陨,数椽恰占一湖中。 庐山屏倚朝昏碧,彭蠡帆分上下风。 除却金焦相伯仲,其他无此水晶宫。 注释: 1. 星江:指流经江西的长江。 2. 江东:指长江入海后的东岸地区,即今天的江西省东部。 3. 僧房:寺庙中的僧众居住的房间。 4. 拳石:形容石头的形状像拳头一样大。 5. 金焦:指的是南京的钟山和栖霞山,因两山形状似金而命名。 6.
注释: 一命:指官位,也比喻人的才德。如何:怎样。解济人:施舍给人。细看:仔细端详。存爱堂:收藏爱护人才的场所。二首:指《寄题灵川簿廨存爱堂二首》。 译文: 官位高低与能否帮助别人无关,重要的是用心去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要只注重在纸上写明自己的爱心,心中要充满春天的气息,才能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灵川簿廨存爱堂的一首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