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邵
绛阙清都境异常,况当圣世物皆昌。 风催柘馆桑枝秀,冰满龙池荇带长。 注释:京城洛阳的宫殿壮丽辉煌,环境优美宜人。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各种东西都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微风吹过柘树馆(古代帝王读书的地方),桑叶长得特别茂盛;结着冰的龙池里,荇菜(水中植物)也显得特别长。这两句是说,京城洛阳的宫殿壮丽辉煌,环境优美宜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各种东西都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微风吹过柘树馆,桑叶长得特别茂盛
【注释】 石井(井名):地名。在今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寺旁,为杭州名胜之一。龙宫:相传东海龙王所居宫殿。甘香:甜美的香味。可怜:可爱。蓬首:蓬松的头发。 【赏析】 此诗描写了游西湖时所见的天竺石井灵泉和龙宫流出的甘甜香液,赞美了溪女的美姿,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石井灵泉镜样方”,“石井”是西湖西北有名的一个古迹,即著名的六一井(又名石井)“灵泉”指石井中涌出的甘泉
【注释】 李彦渊:名不详,中书舍人。郎中:官名。铨曹:指吏部。注拟:选拔任用。妍(yān)丑:美丑。分:辨别;区分。宝鉴:明镜,这里比喻人才的选拔标准。余力:多余的精力。留诗:在墙壁上写诗。神物:神灵之物。护持:保佑。 【赏析】 这首诗是李彦渊应试之作。试院三绝句,即《试院》的第三首。此诗通过描绘李彦渊在考试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和对公正公平的追求。 “铨曹注拟待群才
野草幽花似缬斑, 僧窗聊寄两旬闲。 衣冠行赴东都会, 官府深严不在山。 注释与赏析 译文: 1. 野草与幽花仿佛织成了一幅斑驳的图案 - 描述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 2. 僧人的窗户里寄放着我那短暂的闲暇时光 - 反映文人在寺院中的静谧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3. 我穿着官服准备前往繁华的都城 - 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前途和个人成就的渴望。 4. 官府的严格监管让我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自由地生活
松 山中众木自纷纷,移徙孤根独不群。 更与清风同烈烈,便先八俊继三君。 注释: 1. 山中众木自纷纷:山中其他树木都在纷纷摇曳,只有这棵松树独自屹立不动。 2. 移徙孤根独不群:它虽然只是一棵树木,却能像其他树木一样在风中摇曳,但它的根却是独特的,没有与其他树木一样被风吹动或移动。 3. 更与清风同烈烈:它甚至能够与风一起呼啸(同烈烈),仿佛是在和风一同呼啸。 4. 便先八俊继三君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滴水岩》的诗句。这首诗以水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佛性的认识和理解。 译文: 我曾品尝过曹溪的水,甘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我笑他梁燕呢喃自语,却不知自己内心的真正境界。 根尘却是圆通境,个里何妨舌本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水滴的形状、味道以及与梁燕的对比,来表达作者对佛性的理解和认识。 首句“曾酌曹溪一掬甘,笑他梁燕自呢喃
诗句如下: 春满湖山草木芳,薰晴晓日动微黄。 翻译为英文为:“Spring fills the lake and mountain forest with flowers, the fragrant morning light moves to a slight yellow.” 注释解释:春天使得湖光山色都充满了花草的香气,晴朗的阳光在初升时显得有些温暖而柔和。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注释】 千顷:指西湖。琉璃:湖面像琉璃一样。秋香:秋菊的香气。个是:哪个是。淡薄妆:淡妆素裹,指西湖水色。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天竺寺游历后写下的五律诗。 首二句写景。“千顷”点出湖面之广;“琉璃”点出湖面之明净。“千顷”而曰“湛晓光”,可见湖光之澄澈透明,与“镜”字相映成趣;“琉璃”而曰“静”,则表明湖面之平静无波,与“碧”字相得益彰。两句中用一“动”一“静”相对
注释: 秋风萧瑟,海天之间一片清凉。看不到红衣的荷花十里飘香。 湖边的拒霜花惭愧了,它们在数枝擎露,学着啼妆的样子。 赏析: 此诗以“游西湖”为题,描绘了秋日西湖边的风景和植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秋风萧瑟海天凉”,描写了秋风起时的宁静景象。秋风萧瑟,海天之间一片清凉,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第二句“不见红衣十里香”,诗人的目光被远处的荷花吸引。他看到红衣荷花,十里飘香
渴骥精神伤太紧 渴骥:口渴的马。渴,是说马被关在狭小的地方,不得饮水,以致精神紧张。 秋蛇筋骨定非奇 秋天的蛇筋骨虽然奇特,但那只是它的外表,不能代表它的本性。 要须从此胸中正 必须端正自己的胸怀,才能正确处理事情。 方见中书事事宜 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