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酌曹溪一掬甘,笑他梁燕自呢喃。
根尘却是圆通境,个里何妨舌本参。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滴水岩》的诗句。这首诗以水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佛性的认识和理解。
译文:
我曾品尝过曹溪的水,甘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我笑他梁燕呢喃自语,却不知自己内心的真正境界。
根尘却是圆通境,个里何妨舌本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水滴的形状、味道以及与梁燕的对比,来表达作者对佛性的理解和认识。
首句“曾酌曹溪一掬甘,笑他梁燕自呢喃。”描绘了作者品尝曹溪水的情境。曹溪水甘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这象征着佛性的美好和纯净。而梁燕呢喃自语,暗示着人的心灵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无法真正领略到佛性的美好。
第二句“根尘却是圆通境,个里何妨舌本参。”则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根尘(即烦恼)才是达到圆通境的关键,而个人的修行和实践则是通向此岸的途径。这里的“个里”指的是个人的内心世界,“舌本参”则是比喻个人的修行和实践过程。
整首诗通过对水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性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佛性并非远离尘世的空灵境界,而是根尘中的圆通境界。而个人的修行和实践则是通往这个境界的途径。这种观点既体现了禅宗的顿悟思想,也强调了个人修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