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深
这首诗是一首田园诗,通过描写乡村自然景色和农家生活的宁静与简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颇觉今朝好”,诗人感叹今天的心情格外的好,这可能是因为天气的晴朗,或者是因为心情的愉悦。这里的“好”字,既指天气,也指心情。 第二句“全无俗事关”。诗人表示自己完全被周围的乡村景色所吸引,所有的世俗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这里的“无”,可以理解为“全部”、“全都”的意思。
【译文】 三伏天里一场雨,旱涝保收稳收秋。 江水暴涨如三月,天气凉快似九月。 今天逢到好雨降,来年丰收稳收秋。 田间处处都是香瓮面,村村肥壮稻头秀。 小春播种前后好,百钱可挂游田头。 【注释】 1. 三伏中一雨苏旱:指三伏天中下了一场雨,使干旱的田地得到滋润,农作物得以生长。 2. 江涨如三月:形容江水上涨,如同三月的河水。 3. 天凉似九秋:形容天气凉爽,如同深秋时节一样。 4. 遭逢今日雨
竹筒养梅置窗间 竹子和梅花是好朋友,但梅花不适合放在竹子中。 截筒存老节,折树冻疏枝 为了保持梅花的坚韧,需要截取竹筒来保存。 静牖初安处,清泉满注时 当窗户安静下来时,就是清泉满溢的时刻。 暗香披拂外,细细觉风吹 梅花的香味在室外飘扬,轻轻感觉风的吹动。 注释: 1. 竹与梅为友:竹和梅花是很好的朋友,常常一起生长。 2. 梅非竹不宜:梅花不适合放在竹子中,因为竹子的特性与梅花不符。 3.
【注释】 鉴堂:即鉴堂亭,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公园内。把酒:持杯饮酒。池馆:指水边亭台。媚春华:形容景色如美人一样娇艳可爱。凭栏午更嘉:在中午时分倚着栏杆更加美好。嘉:美好,宜人。 日光凝水面,波影炫檐牙: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闪闪,反射出屋檐的影子。 鱼出冲浮梗,萍交载落花:鱼儿跃出水面,溅起了漂浮的树枝;水萍交错着载满落花。 半酣拿小艇,落调唱渔家:喝得微醉时,拿起小艇去捕鱼
山庄冰壶避暑 注释: - 山庄:指隐居的山庄。 - 冰壶:古代一种用来盛水的器皿,形状像冰,因此得名。 - 避暑:指在炎热的夏天寻找清凉。 - 偏屋:即偏房或别院,通常指别墅中的一隅。 - 支岩:即支撑岩石,指用石头支撑起的房屋或建筑。 - 斜廊:即倾斜的走廊,通常指曲折蜿蜒的通道。 - 虚明:即虚空明朗,形容清澈透明。 - 贮月:即储存月光,比喻月光明亮。 - 凄冷:即寒冷凄凉,形容气候寒冷
【注释】 梦回:梦醒。 檐声:屋檐上滴落的雨声。 月色上窗来: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冷砌虫吟稳,幽屏蝶梦回:冷清的台阶上有蟋蟀在鸣叫,幽静的屏风上蝴蝶在梦中飞舞。 明朝应露重,晚菊正宜开:明天应该更加寒冷,而菊花在这个时候正好开放。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深秋季节里,诗人在夜晚听到屋檐滴答的雨声和蟋蟀的鸣叫声以及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的情景,表现了秋夜寂静、凄清的气氛和作者寂寞、孤寂的情感
【注释】 东池:东面的水池,可能是一个池塘。 把酒:持酒杯饮酒。 隐显亭台旧:亭台在隐显中时隐时现,旧地重游。 浅深桃杏新:桃花和杏花深浅不一,春天刚刚绽放。 池光迷野鸟:池水反射着阳光,让野鸟迷失了方向。 春色醉游人:春天的气息让人陶醉。 改席那嫌数:换座位的次数太多,嫌烦。 持杯不记巡:拿着酒杯不自觉地喝着,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海棠宜秉烛:海棠花适合在蜡烛的光下欣赏。 归恨隔城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考核考生阅读诗歌,从诗中感受诗歌的有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来回答。本题共四道小题,每道小题都是对全诗的理解、分析、赏析等。答题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春寒”,然后浏览选项,逐项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1) “二月寒如腊,群芳冻未芽”的意思是
默坐形如槁,清闲智养恬。 飞虫黏密网,斗雀堕虚檐。 却暑宁须扇,留香略下帘。 无人挠清思,至夜待明蟾。 注释: 1. 默坐形如槁: 指静坐时身体如同枯槁的树木一样,形容人长时间静坐不动。 2. 清闲智养恬: 在清闲自在的环境中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3. 飞虫黏密网: 描述飞虫被细密的网捕捉的场景。 4. 斗雀堕虚檐: 比喻小鸟因争斗而坠落到屋檐上。 5. 却暑宁须扇: 在炎热的夏天
诗句: 1. 不见山中客,还经四度春。 译文:我再也见不到山中的客人,他已经四次经过春天。 注释:山中客指的是李元礼,他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高人。 2. 近闻归旧隐,真个是闲人。 译文:最近听说他已经回到他的旧居,真是一个真正的闲人。 注释:归旧隐指的是回到他之前隐居的山中,真个是闲人是说他真的是一个闲适的人。 3. 吹发松风迥,当轩琴月新。 译文:吹拂着松树的清风,在庭院的窗户前弹奏着新的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