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深
【注释】 枇杷:一种水果,味酸甜。六言:指诗的体裁,每句六个字。 大似明珠径寸:比喻枇杷的大小如同珍珠一般,直径只有一寸。 黄如香蜡成丸:形容枇杷的颜色像香蜡一样黄色,且形似丸子。 落处韩嫣遗弹:比喻枇杷落地时被风吹散的样子,就像古代将军韩嫣丢失了弹弓的弹丸一样。 可怜不救饥寒:表示枇杷虽然美味,但是不能解决饥饿和寒冷的问题。 【译文】 枇杷大小如同珍珠一般,颜色如同香蜡一样黄色。
嗟此地得何晚,见孤芳陋群妍。 小试凤楼工巧,终图麟阁风烟。 注释:这里感叹自己得到这个职位太晚了,只能看到这朵孤独的花朵,却比不上其他的花朵艳丽。虽然只是小小的努力,但最终能够像麒麟阁上描绘的那样,成为国家栋梁,为国家做出贡献。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身处境和未来展望的诗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得到这个职位感到遗憾和无奈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抱负和决心
三峡上游烟水,四川极险关山。 满市笙歌昼永,漫山桃李春闲。 注释:三峡指的是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烟水形容云雾缭绕的水汽笼罩着两岸;四川是地名,这里泛指整个四川省。满市笙歌昼永,漫山桃李春闲,意思是说整个城市到处是悠扬的笙歌声声,春天来临时,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都悠闲地绽放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的“三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秋夜山行》。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或若顶相之初净,或若蓬头之未理。 - “顶相”指的是山顶或者山峰,“蓬头”则形容头发散乱。诗句描述了山顶的清澈与山腰的杂乱无章,就像人的发髻一样,有整齐也有凌乱。 2. 或剥落为枯松身,或刻画为古篆体。 - “剥落”意味着脱落,而“刻画”是指雕刻。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形容山体因岁月风霜而变得苍老斑驳
【注释】 散花之室:指寺院。散花,佛教仪式,施以鲜花以示庆贺或供养。六言,是佛教的一种偈语形式,每行六个字,句法整齐,音韵和谐。 本有献花佛事:原意本是供奉佛教的鲜花,进行祭祀等活动。 何妨乞食歌姬:何须担心那些唱小曲的歌女。 若了悟不住相:如果明白了不生起执着。 斯参透无言师:这样才能真正懂得“无声”的道理,即“无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语。它通过描绘一幅佛事供花、歌唱的情景
百千年阵碛在,六七月雪流来。 译文注释: 注释: 白盐赤甲东回:白色的盐与红色的甲壳向东流动。 赏析: 《六言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组诗作品。全诗语言朴素而形象生动,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月湖石上作》。全诗共七律,每句五言。 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月湖新得浮石岩 —— 月湖新开凿出了一块巨大的岩石。 月湖先生乐山水,搜奇曾不远千里。 —— 月湖先生喜欢山水美景,曾经不远千里去搜寻奇峰怪石。 那知去郭三牛鸣,浮石岩中晦佳致。 —— 没想到在浮石岩中找到了一处绝佳的地方。 神剜鬼划有许工,天坠地出知几世。 —— 好像是神仙雕刻的痕迹
诗句: - 月湖新得浮石岩:在月湖中发现了新的浮石。 - 或黎其色如铁绣:岩石的颜色如同铁锈般鲜艳。 - 或赭其容如酒醉:岩石的外观如同醉酒后的面色,红润而热烈。 - 或傲睨而痴自笑:岩石似乎在傲慢地注视着一切,并对自己感到可笑。 - 或突怒而狠相视:岩石突然显得愤怒和凶狠,好像要向人们展示它的力量。 - 或开幽室为书院:在幽静的室内开辟出一片学习的地方。 - 或引长廊为客次
【注释】: 百世:一百代。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号东坡居士。甫里先生: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自称甫里先生。南湖高隐:南湖,地名,位于今江西南昌市西南。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对友人张耒的赠诗。 开头两句“百世东坡居士,千秋甫里先生”,赞颂张耒是百代以来的文人学士中的佼佼者,而自己则愿为张耒作传。 “近识南湖高隐,相望今古同情”,这两句是对好友的赞美。南湖高隐即指张耒
【注释】 冈头:山坡。 短景:指日影。催:催促。 号:叫,呼唤。 【赏析】 《冬郊》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首联写冬日景象;颔联由冬景转入春景;颈联承上启下,由短景而长景,由冬而春;尾联以牧笛和屋角的烟作结,余音袅袅。全诗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