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有献花佛事,何妨乞食歌姬。
若了悟不住相,斯参透无言师。
【注释】
散花之室:指寺院。散花,佛教仪式,施以鲜花以示庆贺或供养。六言,是佛教的一种偈语形式,每行六个字,句法整齐,音韵和谐。
本有献花佛事:原意本是供奉佛教的鲜花,进行祭祀等活动。
何妨乞食歌姬:何须担心那些唱小曲的歌女。
若了悟不住相:如果明白了不生起执着。
斯参透无言师:这样才能真正懂得“无声”的道理,即“无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语。它通过描绘一幅佛事供花、歌唱的情景,来比喻出一种人生哲理。全诗用词简洁,语言通俗,但含义深刻。
“本有献花佛事,何妨乞食歌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本来是为了佛教的信仰而举行献花的祭拜活动,为什么又会有那些卖唱的歌女在演唱呢?这里的关键词是“献花”、“佛事”,以及“乞食歌姬”。“献花”和“佛事”都是宗教活动中的一部分,而“乞食”则是指那些卖唱的歌女。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佛教活动的特点。
“若了悟不住相,斯参透无言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真正达到了领悟的境界,就不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这里的关键词是“不了悟”、“不住相”,以及“参透无言师”。“不了悟”指的是没有完全理解事物的本质,“不住相”则是指不被事物的表象所左右,“参透无言师”则是说能够洞察一切的真相,不再需要任何言语来说明。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佛教供花、歌唱的景象,比喻出了人生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佛教活动的庄严与世俗生活的喧嚣,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方式既体现了佛教的智慧,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