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烟烬夜三更,万籁声沉月一庭。
拂拭琴床弹古调,松梢鹤睡洒然醒。

【注释】:

博山:地名,在今江苏宜兴。唐宋时以烧炼丹药著称的道士多聚居于此。烟烬:即炉烟。三更:深夜。万籁:指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响。一庭:院子。拂拭:掸去灰尘。琴床:供弹拨乐器之用的小桌子,亦称琴桌。古调:古代乐曲。松梢:松树的梢头。鹤:仙鸟,也泛指高洁之士。洒然醒:形容醒来后神清气爽。

【赏析】:

此为一首咏物诗,写欧阳道士夜半焚香弹琴,松间鹤鸣,声闻于外的情景。

诗的开头两句写道士夜深弹琴。前句说,“博山”的烟雾已经散尽,夜色深沉到三更天了;后句写,这时万籁俱寂,只有一轮明亮的月亮挂在夜空中。“夜三更”,点明时间是深夜时分。“月一庭”,说明月光洒满了整个庭院。“月一庭”中的“月”字,既点出时间又点出地点,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拂拭琴床弹古调”,诗人从弹奏开始写起。这一句与第一句相呼应,“拂拭”二字表明此时弹琴动作已停,因为琴上积尘太多,所以需要拂拭干净,然后才能弹琴。“拂拭琴床”,是说琴弦已经清理干净,可以弹响美妙的音乐。“弹古调”,说明所弹的是古代的乐曲。“古调”一词,既表现了音乐的古典美,又表现了道士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第四句“松梢鹤睡洒然醒”,这是全诗的高潮。“松梢”,指院中的松树,松树四季苍翠。“鹤”,指院里的白鹤,鹤是高洁的象征。“洒然醒”,意为松鹤醒来了,显得非常清爽、精神。这句诗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明月下,松林中,一只鹤刚刚苏醒,它伸长脖颈四处张望,仿佛在寻找什么。它突然之间就飞了起来,飞向了远方。

这首诗通过咏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诗人借欧阳道士夜半弹琴的情境,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还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对于和谐、对于美好的生活的赞美。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