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苍舒
水龙吟 少年闻说京华,上元景色烘晴昼。朱轮画毂,雕鞍玉勒,九衢争骤。春满鳌山,夜沈陆海,一天星斗。正红球过了,鸣鞘声断,回鸾驭、钧天奏。 谁料此生亲到,十五年、都城如旧。而今但有,伤心烟雾,萦愁杨柳。宝箓宫前,绛霄楼下,不堪回首。愿皇图早复,端门灯火,照人还又。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 少年:年轻时。 闻说:听说。 京华:京城,这里指汴梁(今河南开封)。 上元:即元宵节。 烘晴昼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褒城之山和春水来抒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概。首句写山势高峻,“划”字用得传神。次句写山中幽谷春水生发,“深谷”一词,既写出了山的深邃,也暗示出了时间的久远。三句写汉家兴王,启鸿业,“汉”字点出朝代,“兴王”二字表明了作者的主观态度,“鸿业”二字表明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后两句写萧相国治理国家,留下美名。“萧相国”指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萧何,“英声”即美好的声誉。
赠郡帅郭侯 扬州地处江南,形胜之地;长江之滨,淮河之侧,为国都的屏障。 国家有难,扬州屡次保卫疆土,战功赫赫。 历史上的英明君王和英雄豪杰早已逝去,他们的故事被后人遗忘。 荒废的主君和荡妇们,已经没有斗志和勇气,只能沦为倡优。 扬州城内外,建筑错落,如同画中的景色;而那些华丽的楼阁,也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当年二十四桥月色,曾经照亮了三十六宫的秋天。 平山堂上,只剩下一片衰败的景象。 欧
百牢关下几夔州,坐镇休余只倚楼。 赤甲白盐齐意气,纶巾羽扇独风流。 注释:在百牢关之下,我已是几番辗转到了夔州(今重庆)。在这里,我坐镇此地,不再有多余的心思去别处了,只是依靠着楼来消磨时光。我的眼中充满了赤甲和白盐的壮志豪情,而我则独自以纶巾与羽扇的风采自持。 夜间警柝抛金锁,春乐熙台醉玉舟。 注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丢下手中的金锁,任由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春天里,我在欢乐的宴会上醉酒
海观 云南之阴大江东,二水奔腾如海冲。 谁能具此壮观眼,南定楼中今卧龙。 注释 海观:观海。 云:指滇池。 云南之阴:指昆明。 东:指大江向东流。 二水:指盘龙江和滇池。 如海冲:像海浪冲击一样。 具:具备,拥有。 南定楼:即南诏(今云南省)的“南亭”。 卧龙:指诸葛亮。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磅礴的气势,赞美了南诏(今云南)的繁荣昌盛以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全诗意境开阔,想象奇特,气势恢宏
注释:站在高处远眺,平淮之间莽莽苍苍,翠绿的山峦高耸入云。要它天下没有双手,我给它起名为东南第一山。 赏析:诗人以“极目平淮渺莽间”来描绘出一幅辽阔的江淮景色,在茫茫的大地上展现出一片壮阔的景象,给人一种豪迈之感。接着,诗人用一“翠”字将山峦勾勒得栩栩如生,仿佛那烟雾袅绕的山峰就在眼前。最后,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情感,给这个山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称其为“东南第一山”
东南形胜惟扬州,介江负淮作襟喉。 有国以来几百战,吊古千载空悠悠。 哀哉荒主与荡子,钝尽铁剑崇倡优。 迷楼九曲烂如画,珠帘十里半上钩。 当年二十四桥月,曾照三十六宫秋。 平山堂上一长叹,但有衰草埋荒丘。 欧仙苏仙不可唤,江南江北无风流。 何人复诵广陵散,黯然悲恨不可收。 只今英主正用武,增五万灶屯貔貅。 金城坚筑壮营垒,绮段细错良田畴。 神谟庙算万全举,天时既至须人谋。 将军山西名将种
云南之阴大江东,二水奔腾如海冲。 谁能具此壮观眼,南定楼中今卧龙。
褒城之山划天罅,中有深谷春水生。 汉家兴王启鸿业,萧相治国留英声。
百牢关下几夔州,坐镇休馀只倚楼。 赤甲白盐齐意气,纶巾羽扇独风流。 夜间警柝抛金锁,春乐熙台醉玉舟。 化国舒长公事少,眼中万象固神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