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礼
“读书人报来,岂在之乎者。”这句诗出自《颂古五十三首 其四十八》,它描绘了古代士子的求学情景。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人简介: - 释文礼:字灭翁,号天目,临安(今属浙江)人。 - 历史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 2. 诗句原文: 读书人报来,岂在之乎者。 孔子与周公,皆不及门也。 3. 诗意解析: - 读书人报来:这里指的是士子们纷纷来访,表达对老师的敬仰与求学之心。 -
诗句及译文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 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 注释 - 唤:唤醒、叫醒 - 窗:窗户 - 全曙:天刚破晓 - 催归:让归途加快 - 心无:毫无牵挂 - 尽情:畅快地 赏析 《颂马祖因僧问离四句绝百非》是宋代诗人释文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唤起窗全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颂古五十三首·其五十》。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树凋叶落聊伸问:树木凋零叶子落下时,我不禁伸出双手询问。 2. 体露金风错指踪:身体暴露在秋风中,手指似乎迷失了方向。 3. 带累儿孙无豹变:拖累着子孙们没有豹子般的变化。 4. 等闲落在草窠中:随意地落入草丛中。 译文 树木凋零,叶子落去
偈颂五首 其五 夜明帘外,宝鉴台前。 元无兼带,岂有偏圆。 古渡无人霜月冷,芦花风静鹭鸶眠。 注释:夜晚的月光透过帘子洒在外面,照在了宝鉴台前。镜子本身没有附加的东西,怎么会是圆形的呢?古桥上没有人,霜月寒冷,芦花飘落,风吹过安静地睡着的白鹭。 赏析:这首诗以镜子为题,通过对镜子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
贺家湖上天华寺,一一轩窗面水开。不是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 这首诗描绘了天华寺的宁静美景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独处的乐趣,以及对世俗喧嚣的排斥
【释义】 偈颂五首 其一:雷霆震撼,闪电闪烁。夜叉的头,菩萨的脸。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偈颂五首》之一,全诗如下: 雷震电掣,雨骤风狂。 夜叉头,菩萨面。 【注释】 偈颂:梵语译为“赞”。偈,即韵文。颂,是一种文体,用韵文来赞美人、事或物的功德。偈颂,就是将诗歌与赞颂结合在一起的体裁,多用来歌颂佛法和修行者。 震忽雷,飞闪电。 夜叉头,菩萨面。 【赏析】 此诗以雷霆作比兴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下面是逐句的翻译与赏析: 1.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 解释: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画面,如同一根藤蔓依附在树上,虽然看似有形有迹,但实际上却难以捉摸其真实含义。它象征着某些事物或观点虽然存在,但却缺乏实质内容。 - 注释:句中“有句”指的是某种观点、言论或作品的存在,而“无句”则表示这种存在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2. “回避无门,毒蛇当路。” - 解释
诗名:因我得礼你,事从叮嘱起。谁知白蘋风,不在秋江里。 注释: - 因得: 凭借、依据、利用。 - 我得: 我得到(指得到某种好处或恩惠)。 - 礼: 礼节、礼貌。 - 事: 事务、事情。 - 叮嘱: 再三提醒和告诫。 - 谁知: 谁想到(表示出乎意料)。 - 白蘋风: 一种植物名称,这里可能指代某种自然现象或比喻某种事物。 - 不在: 不在这里、不在那个范围内。 赏析:
释义: 天地广阔无边无际,哪有什么能藏起北斗? 跛脚老云门,天还没亮就起床劳作。 注释: 1. 颂古五十三首其四十九:这是《文苑英华》卷五九六引陈子良《咏史序》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提到的“颂古”指代的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题为《咏史》。诗题中的“颂”即赞颂之意,而“咏”则是指吟诵、歌咏历史。这首诗共有五十三首,这里所引用的为第49首。 2. 天地广无边:形容空间之广阔无边无际。 3.
【注释】 黄钟:十二律之一,古代五音之黄;九数:九宫数,即九宫八卦。九宫八卦,是道家的一种理论。 幽谷:幽深的山谷。 勾芒:传说中的雷神,掌管雷雨。 丛祠:聚集在一起的祠堂。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一天。 老尽世间人:指人到老年的时候。 赏析: 《偈二首》为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这是第二首。全诗写农村节日活动,表现农民对农事季节的欢庆和祈求丰收的喜悦心情。语言质朴,情韵悠长。 【译文】 黄钟刚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