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嵩
【注释】 山色堆蓝重:山的青翠颜色堆积在一起,像蓝色的波浪一样。 风烟:云雾。野外嘉:野外景色美好。 与闲为活计:把闲暇当作生活的手段。祗者:只、仅。是生涯:这是生活。 虽有明时约:虽然有明确的法令规定。端无外物华:这里指没有外界的诱惑。 人生贵知足: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知道满足。此兴未应赊:这种兴趣并不应该长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江西庐山时的一首七律,写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
【注释】径转危峰逼:山路转过,险峻的山峰逼近。遍令两眼明:使眼睛一清二楚。凉风吹咏思:清风徐来,使人想起美好的事物。幽竹送寒声:幽静的竹林送来了阵阵寒气。砧响家家急:每当听到捣衣的砧声,就知道家家都在赶制寒衣。溪阴寸寸生:溪边的树影随着天色渐暗而变得暗淡。含情不得语:心中充满了情感,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拂石记闲名:在一块石头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作为纪念。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山林时的即景之作
诗句原文: 午梦蛮花湿,吟看不忍休。 白翻荞处雪,红压驿边楼。 砌冷虫喧座,江澄水浴秋。 接下来为您提供诗歌译文: 午时做的梦,是蛮花沾湿,我醒来后,不禁吟咏欣赏,但却又不忍离去。白色的荞麦田里,仿佛有雪花飘落,红色的驿站旁边,楼阁的轮廓分明。房间内蟋蟀声此起彼伏,让人感到寒意逼人;江水清澈,水面如镜,映照着秋天的景象。 关键词解释: - 午梦:诗人在中午时分所做的梦。 - 蛮花
赠别法仪 四海欲行遍,心猿日渐驯。 贫高一生行,衣故十年尘。 如我如君者,无名无利身。 慇勤讶此别,忍泪已沾巾。 注释: 1. 四海欲行遍:指希望将四方都走遍,表达出一种壮志未酬的雄心。 2. 心猿日渐驯:比喻内心的欲望或冲动像野马一样难以控制,但通过时间逐渐变得驯服。 3. 贫高一生行:意指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一生都在行走中度过。这里的“贫高”可能暗含了对生活态度的描写,即使身处贫困也不忘初心
独坐空山里,闲寻物理幽。 人情正苦暑,诗兴得高秋。 衰谢多扶病,功名安足谋。 自嗟疏野性,肯伴白云休。 注释:独自一人坐在空寂的山中,悠闲地探寻着深奥的道理。人们正因酷热而苦恼,而我却能在秋天找到诗意的乐趣。虽然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但我并不以此为耻,因为我追求的是功名利禄,这些又怎能满足呢?因此我感叹自己的性格与自然疏远,不愿意像白云那样随风而去。 赏析
【注释】 雨罢:雨停了。 愁不觉:愁闷不自知。 安禅石:佛教语,指修行者坐禅时的坐具;也泛指供佛的石头。 洗砚池:洗笔砚之水,以养花木的水池。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老于世故的读书人,在雨后春日里闲步庭院,欣赏着满园春色时,不禁想起自己多年游宦在外,仕途坎坷的往事而感到无限感慨,写下此诗抒写自己的感伤之情。 起联:“雨罢春光润,云随落日移。” “雨罢”句是说雨水一停,春意盎然。“润”,滋润
【注释】 成吾道:找到自己的道路。 深居:隐居在山里。绝送迎:不与人来往。 竹扉:竹编的门扉,指茅屋。 万壑(hè):万山的坑谷。树声:树叶发出的飒飒声音。 相看两不厌:看着对方都不觉得厌倦。 天际:天空。一山横:一座山横卧在天际。 【赏析】 《山居即事》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世无争的高洁情怀
注释: 1. 在山中居住,感觉悠闲自在。 2. 我怀疑我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 3. 消愁解闷不用喝酒。 4. 娱乐自己不如阅读诗文。 5. 洞穴昏暗时云层开始上升,山高天短太阳容易昏黑。 6. 近来我的心更加宁静,清远洁净洗涤了妖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的闲适和宁静。他感到自己在山中过着一种悠闲的隐居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他认为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与世俗的生活格格不入。为了消愁解闷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景抒怀,借物言志。首句“小阁称幽隐”,是写画的一角,以“称”字点明此阁幽雅;“群峰竞秀尖”是写群山,以“竞”“秀”二字点出群山之高、山势之险峻;“村舂雨外急”是说农家春忙时的打杵声在雨中显得急促;“秋色望中添”则是说远处山色在秋色里更显得浓重;“世事已黄发,忘情付黑甜”,是说人生苦短,不如忘却世间一切,去追求内心的自由快乐;“从渠造物巧,未怪老夫潜”
【注释】: 弄水:嬉戏水。春溪:泛指清澈的溪流。晚日红:夕阳下的江面映红了,像红色一样。舟行明镜里:在清澈的水面上行船就像照在镜子里一样,比喻水清见底。醉吟中:沉醉在吟诵之中。远岫(xiù):远处的山峰。千重:重重叠叠。轻艘(shao):小舟。万派:众多的支流。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虚构地方,是世外桃源,也是避世隐居的好去处。此处代指隐者的理想居所。笑语隔幽丛:被笑声和谈话声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