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嵩
【注释】: 至:到。禅居:寺院。得路:找到道路。深寺:幽僻的寺院。镜样清:像镜子一样清澈。微芳:微细的芳香。缘岸落:飘落到岸边。荒竹:枯萎的竹子。烘日:阳光照射。浅深色:天色微亮。寒鸦断续声:乌鸦叫声断断续续。素抱:空怀抱负,指作者心中无依之情。素抱与谁倾:空怀抱负,向谁倾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表达了诗人游历名山大川后,归途上所见景物的感受。全诗四句一意,前二句写深山古寺
振策出游眺,清吟竹影东。 石门千仞断,秀水一篙通。 郡阁烟光里,人家秋色中。 乌衣多胜槩,老子柰途穷。 【注释】: 振策:骑马挥鞭。 眺:远望。 清吟:指清静的歌唱。 石门:指石壁山口。 千仞:形容极高。仞,古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 秀水:清澈的水流。 郡阁:官署建筑。 烟光:雾气或云气。 人家:民居。 乌衣:代指富贵人家,也借指官员。 胜槩:胜概,即胜迹、美景。 径:小路。 【译文】:
【注释】双径:指两条小路,这里泛指山间道路。南箕:北斗七星中斗柄所指的方向。“触”字,是触动之意。登临独立:登高远望。“身犹健”三句:身虽患病,但心仍向往归隐;归隐之期尚长,言归之心尚未定。片云:形容乌云。头上黑:比喻病重。 【赏析】《游双径》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的所见所感。全诗以“双径”为题,意在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借“登临独立时”一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碧涧寒侵屋,高林露气清。空窗闲月色,密竹动秋声。 宴坐游三昧,邻谈喧五更。两亲今正老,此别不胜情。 诗句释义: 碧涧:清澈的山涧 寒侵屋:山涧中的寒气侵入了屋子 高林:高大的树林 露气清:露水很清新 空窗:窗户是空的 闲月色:月光是闲的 密竹:密集的竹子 动秋声:竹叶在风中摇曳发出的声音 宴坐:坐着饮酒 游三昧:参禅悟道 邻谈喧五更:邻居在半夜还在说话 两亲:指父母 今正老:现在都老了 此别
月色淡薄但依然明亮,山峰幽深钟磬声微。 露水滋润着小径上的草丛,寒气侵入五更天的衣襟。 栖身寄托之情无限,岁月峥嵘将归去。 漱流今已不再,只有无尽的故山薇。 注释: 1. 有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2. 月淡犹明树:月光虽然清淡,但仍能照亮树影。 3. 岩幽钟磬微:山峰幽深,钟磬声细微。 4. 露滋三径草:露水滋润着小径上的草丛。 5. 寒入五更衣:寒冷的气息侵入了五更天的时候。
【注释】 独步:独自漫步。凝望:凝视。幽襟:幽静的胸怀,这里指心境。失所从:无所适从。烟霞:指山景。眼界:视野。天地醉心胸:形容景色美好,令人陶醉。泽国:水乡。秋容:秋天的风光。老:衰败。人家:指近处的人家。水影重:水上的倒影重重。行穷十里岭:走完十里山路。回首兴何慵:回头想得起来,心情何以如此慵懒。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登临胜境之后,抒发了游览之后的情怀。首联写登山时的情态
【注释】 1. 微径:小路。 2. 四五家:四五个人家,指渔舍。 3. 宿雁:停歇的雁群。 4. 峡口:山峡的入口。 5. 猿夜:猿猴啼叫的夜晚。 6. 客槎:远行的旅人乘坐的小船。 【译文】 江面上有条小路,四五家渔舍。 夜里的小船点着灯火,起航的鸿雁在沙洲上栖息。 山峡中传来猿声,秋夜星光映照着客人的行船。 徘徊于这幽静的景致之中,感到自己依然身处天涯。 【赏析】 此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寓山寺戏成 寺在猿啼外,都无俗到来。 岸花开且落,水鸟去仍回。 果落方知熟,诗成未费才。 逍遥此中意,老子兴悠哉。 注释: 注释: 1. 寓山寺:即灵隐寺。 2. 猿啼:指深山幽静的景象。 3. 来:到。 4. 岸花:岸边的花朵。 5. 去:离开。 6. 方:刚刚。 7. 熟:成熟了。 8. 逍遥:悠闲自得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寓居灵隐寺时所作。诗人以“寓山寺”为题,描绘了一幅清幽
和崇上人 松树掩映中峰路,稀疏树荫低垂覆盖着山间。 远处云彩消散海雨来,数只大雁飞过秋日的古城。 抚今思旧心犹壮志未泯,栖身卑微意气仍未平复。 近来唯有这乐趣可寻,高洁风韵寄托于闲情。 注释: 1. 和崇上人:写给崇上人的诗作。 2. 松下中峰路,疏阴偃盖清:松树下的中峰小路上,稀疏的树荫低垂,笼罩着山路,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3. 远云收海雨:远山的云彩被风吹散,大海的雨水也渐渐消失。 4.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诗题“憩江亭”暗示了诗人在江边的亭子中休憩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翻译,以及相关的赏析: 1. 花露湿晴春: - 注释:春天的花朵上沾满了露水。 - 译文:春天的花上沾着早晨的露珠,显得格外清新。 2. 坐无车马尘: - 注释:没有车马带来的尘埃。 - 译文:坐下来的时候,周围没有车马扬起的尘土,环境宁静而优雅。 3. 江流青草岸: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