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嵩
这首诗是诗人陈子中在定慧寺的别业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地胜千山会”,诗人以赞美的笔触描绘了定慧寺周围的美景,这里的山水之美,胜过千山。次句“孤怀行转幽”,诗人独自行走在山林中,感到心情越来越幽静,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三、四句分别描述了归云和远岸的景象。“归云带层巘”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在路日已久,此心谁与论。 - 这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路上行走的孤独与寂寞。"在路日已久"意味着诗人已经在外漂泊多时,而"此心谁与论"则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情感和想法。 2. 一言知具眼,万里独消魂。 - 这里诗人用“具眼”和“消魂”两个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具眼"指的是具有洞察力或理解力,而"消魂"则用来形容诗人内心极度的悲伤和失落
诗句释义 1 投老诗成癖:指年纪已大,但仍喜欢写诗。"投老"指的是年老,"诗成癖"表示对此有特别的感情和兴趣。 2. 愁生为客途:由于是在外做客,所以感到忧愁产生。"客途"是指旅途中。 3. 烟云长在目:比喻时间长久,就像眼前的烟云一样。 4. 山水暂游吴:暂时游览了江南的山水。"吴"通常指苏州或吴地,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5. 远意极千里:表达了深远的思念之情。"极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6.
这首诗是王维的《东山精舍戏书》。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第一句: - "迥碛沙衔日":辽阔的沙漠上太阳被沙子挡住,仿佛在与沙漠嬉戏。 - 注释:碛,指沙漠;沙衔日,形容太阳被沙子遮住的情景。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沙漠日落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而壮阔的感觉。 2. 第二句: - "荒溪众树分":荒芜的溪边,树木稀疏,形成一道道风景。 - 注释:荒溪,指荒芜的溪流;众树分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小隐寄幽谷,登临翠色中。乱云低薄暮,片水静涵空。 - 小隐寄幽谷:诗人选择隐居在幽深的山谷之中,表达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 登临翠色中:形容诗人登上高山后,眼前景色如翡翠般翠绿,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 乱云低薄暮:描述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彩被夕阳染成斑斓的色彩,显得混乱而多彩。 - 片水静涵空:水面如镜子般平静,映照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
【注释】 即事:即景抒情。残日:落日。孤馆:孤寂的驿馆。虚廊:空廊。几回:多次。沙鸥背人去,江雨带潮来:诗人看到沙鸥飞离,江上下雨,水涨了又涨。古驿怪藤合,霜花错节开:驿馆旁生长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藤蔓,上面还开着霜花。时因念衰疾,独与暮猿哀:时常因为自己衰老多病而想到这些。衰疾:衰老多病。暮:傍晚。哀:哀叹。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之作。诗人在落日余晖中,独自漫步于荒凉的驿馆
题净众壶隐 古院无僧住,含情更惘然。 绿苔欺破阁,白鸟没飞烟。 壶隐迟迟日,筒分细细泉。 栏干聊小凭,取次缀诗篇。 注释: 1. 古院无僧住:古老的院子中没有僧人居住。 2. 含情更惘然:心中充满情感,但更感到迷茫和失落。 3. 绿苔欺破阁:绿苔侵占了破旧的阁楼。 4. 白鸟没飞烟:白色的鸟儿消失在飞烟之中。 5. 壶隐迟迟日:壶中的景物在等待日落。 6. 筒分细细泉
寓笔 【注释】幽径:指偏僻的小路。草初青:野草刚冒出地面,颜色淡绿。征鞍:远行时所乘的马鞍。倚杖一江横:靠着一根手杖,站在一条横流的小溪边。云重欲为雨:天空中积云厚重,似乎就要下一场小雨了。风和:天气晴朗,微风徐徐。拗得晴:勉强使天气放晴。家家好春色:每家每户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空明:明朗、清澈。 【赏析】此诗写于诗人旅途之中,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流畅,意境开阔,富有韵味
酬答敬上人 浙地尽头处,相寻聊解颜。 别桥连白石,移榻对青山。 有恨春将晚,无机性自闲。 天涯将野眼,时见一舟还。 注释: 1. 酬答:回应、答谢。 2. 浙界:指浙江一带。 3. 残零:指景色荒凉,景物凋零。 4. 相寻:相互寻找。 5. 聊:姑且。 6. 别桥:别离的桥梁。 7. 连:连接。 8. 白石:白色的石头。 9. 移榻:移动床铺。 10. 青山:青翠的山峦。 11. 有恨
【注释】: 万壑:指无数山谷。 湖声:指水声。 仙掌:指山形像仙人手掌的山峰上的树。 寺:指寺庙。 新月:即弯月,月亮呈半圆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人晚归所见所感的诗。全诗以“暮”字统领全篇,从日到夜,由近及远,从静景写到动景,把旅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融入了这短短的四句之中。 首句写雨过天晴,万壑千山都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新。次句写湖面波平如镜,连鸟雀在湖面上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