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晤
【解析】 此为七言律诗。首联“雨洗群山秀色分,一筇双屐到松门”,写诗人登山赏景。“雨洗”二字,不仅写出了山的秀美,还表现出山的清新。“一筇双屐”点出诗人登山时所持的工具,表明他来此的目的。“到松门”则说明他已登上山顶。颔联“天边云散争归洞,岛外樵还各占村”,写诗人游罢归来。“天边云散争归洞”,是说天边的乌云已经散去,太阳从山间升起了。“岛上樵夫各自回到村庄”
注释: 1. 将访永安东山禅师先寄(《寄题永安东山禅庵》) 2. 庵在千株松桂下(《寄题永安东山禅庵》) 3. 高踪罕过呼猿涧(《寄题永安东山禅庵》) 4. 静思唯看抱石云(《寄题永安东山禅庵》) 5. 日暮坐间禽影集(《寄题永安东山禅庵》) 6. 雪晴岸畔路形分(《寄题永安东山禅庵》) 7. 扬雄约我须投宿(《寄题永安东山禅庵》) 8. 月里禅馀怯论文(《寄题永安东山禅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次韵和酬》。下面是逐句释义与注释: 1. 白云苍海一重重,傍舍遥闻隔坞钟。 - 诗句解释:“白云苍海一重重”描绘了一幅浩瀚的自然景象,其中“白云”象征高远、纯洁,而“苍海”则表示广阔无垠。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关键词注释:“白云”、“苍海”,分别代表天空和海洋;“一重重”形容云层厚重,连绵不断。 - 赏析
次韵和酬: 战退睡魔重酌茗,再披文卷眩生花。喜逢长夜身虽健,勉和新诗兴未佳。风细猿声清似梵,月明杉影密如麻。腊寒灯炷飞蛾灭,何必殷勤护薄纱。 译文: 在战争结束后,我再次品尝了一杯茶水,重新翻阅了书籍,感到眼花缭乱。我非常高兴地度过了一个长夜,虽然身体仍然健康,但写诗的兴致并不高。微风吹过,猿猴的叫声清晰如佛经中的梵音;明亮的月光映照下,杉树的影子密密麻麻如同麻线编织而成。寒冷的冬夜,一盏灯笼下
诗句释义 1 道安独继襄阳踵:这句话意味着作者在襄阳的生活中,与道安有相同的志趣和追求。"襄阳踵"指的是跟随襄阳的脚步或者追随襄阳的风格。 2. 诗好慵窥霅昼评:这里的“诗好”表明作者对诗歌的喜爱;“慵”表示懒惰;“窥霅昼评”可能是指观察并评论清晨的景色。 3. 竹屋数间经几载:描述了作者在竹林中建造了几间小屋,这些屋子已经建成多年了。 4. 草衣三事傲平生:这里的“草衣”指简朴的衣物
诗句: 1. 同 2. 涧泉吾所好,山舍寂无喧。 3. 春脉生云底,夜声来枕前。 4. 风休不动竹,月上未啼猿。 5. 石上鸣逾急,泠然清梦魂。 译文: 1. 同 2. 我最喜欢的是涧泉,山中的小屋寂静无声。 3. 春天的气息在云雾之间流动,夜晚的声音飘荡在我的枕边。 4. 风吹不动竹子,月亮还未升起,猿猴还没有啼叫。 5. 石头上的声响越来越急促,让人感到清凉,仿佛清醒了梦中的灵魂。 赏析
注释: 1. 雪满西山春未归,泉声冻咽鸟声稀。 - 雪满西山:形容大雪覆盖了西山,山显得更加寂静和美丽。 - 春未归:春天还未回来,意味着冬季尚未结束。 - 泉声冻咽:泉水在寒冷的冬夜被冻结,发出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鸟声稀:因为天气寒冷,鸟儿们很少出来活动,声音也变得稀少起来。 2. 静观眼境人间渺,驱逐诗魔天外飞。 - 静观眼境: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内心的宁静
注释: 次韵奉和:我再次写诗来应和你的诗。 白发东山老,青林西坞归:头发已经变白,我在东山上年老退休;回到故乡的西边小山坞。 听猿时驻锡,厉水自褰衣:在聆听猿声的时候,我停下了禅坐,而那清冽的厉水也使我忍不住要撩起衣襟。 高论才难敌,孤踪行亦稀:你的高论难以与之争锋,你孤独的足迹也很少出现。 惭君寄樵采,佳句出岩扉:惭愧你寄信来叫我去采集柴火,因为好诗句是从山门里出来的。 赏析:
松行未尽却回头,寒雨霶沱已渐收。 望海阁边云缭绕,行春桥下水奔流。 山庵骤别高谭远,城寺将归满面羞。 须效著书同护法,悠悠人事漫拘囚
庵在千株松桂下,更无尘事到夫君。 高踪罕过呼猿涧,静思唯看抱石云。 日暮坐间禽影集,雪晴岸畔路形分。 扬雄约我须投宿,月里禅馀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