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埴
注释:蛾眉亭在杭州,是北宋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建造。庚午为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月明宫袍窅窅”,写夜幕下月色皎洁,宫中人披着月色如银色的官袍,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幽静、神秘;“新沙钓艇浟浟”,则写新近建造的钓鱼小舟在沙上行驶时的声响,显得十分悠闲自在。 “犀口不能一语”,用犀牛的嘴巴不能说话来形容人的嘴再笨也说不出话来,形容自己无法表达心中的愁苦
注释:夜晚寂静,不要吟出奇险的诗句,怕惊扰了明月而使月亮堕入水中。 赏析: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与珍视之情。他担心在寂静的夜晚吟诵奇险的诗句会惊扰到月亮,使其坠落水中,因此选择了一种较为柔和且宁静的表达方式
柳梢青 小轩生日 玉宇风清,金茎露爽,五日新秋。 正好小轩,相逢初度,七十边头。 满前白发翛翛。 有抱得曾孙弄否。 注释: - 玉宇风清:形容天空的景色非常清新。 - 金茎露爽:形容露水晶莹剔透。 - 五日新秋:五天前的秋天。 - 正好小轩:恰好在小轩里。 - 相逢初度:刚刚庆祝了生日。 - 七十边头:七十岁的高龄。 - 满前白发翛翛:满头的白发飘逸潇洒。 - 抱得曾孙弄否
注释: 漠漠西淮云散,滔滔东海潮归。 鸥鸟飞来石壁,柳花扑上人衣。 译文: 西面的淮河上空弥漫着蒙蒙细雨,东海的浪涛汹涌澎湃地归来。 鸥鸟飞到岩石上,柳絮飘落在衣服上。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宽阔壮美的图景:淮河水面浩渺,西面天际有薄云;东海潮水奔腾不息,滚滚而来。接着两句,以动衬静,以声衬色,生动地勾勒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富有情趣
【注释】 ■:指秋天。 行山阿:在山中行走。 函:包。这里泛指包裹、浸润。 三甃(zhòu):三层石砌的井。 (hán)冽(liè):清冷。 方:正。 暍(yé)死:因中暑而死亡。 作:居住,这里指避暑。 【赏析】 《游青原饮息庵》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秋日登山避暑的情景,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出对人生无常及仕途坎坷的深深感慨。全诗语言清新隽永,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意味
梅树掩映的庭院里,我踏着雨中落花来到刘次山先生的书斋,见到他时,正赶上溪边新笋破土而出,车马往来。 我在林间不敢多问,生怕打扰了主人。因为天刚亮,怕误了山中人家。 进门后满身沾透湿漉的花瓣,两人相握无言,只能默默流泪。 十年来尘世浮沉,已无心写诗作赋。如今头上戴的是顶破饭颗山头笠。 叫家人剪些韭菜做成酒食,我们欢聚一堂,尽享春宵。 连州的政令也厌倦百舌鸟的啼鸣,几番交流,才换得春风拂面的惬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钟氏深秀楼》。 下面是诗句及其翻译: 空同之顶穹云生,吹著宝石最上层。 “空同之顶”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建筑,“穹云生”则形容云雾缭绕,如同从建筑之巅升起。 俨骖太白跨坤立,雄雄空半危青撑。 “俨骖太白”指的是高耸的山峰,“跨坤立”则形容山势巍峨,如同跨越大地一般。 高人飞楼浮缥纱,满眼清寒生窈窕。 “高人飞楼”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建筑,“浮缥纱”则形容云雾缭绕
《小斋睡起》 受用本分内,三间老茅斋。 岂无日如火,但有书能埋。 开门乌桕影,盎水泼入怀。 所期健拄杖,而相软麻鞋。 旧雨来人处,青苔生土阶。 注释: 1. 受用本分内:享受本分之内的事情。 2. 三间老茅斋:三间简陋的茅草屋。 3. 岂无日如火:难道没有太阳像烈火一样炽热吗? 4. 但有书能埋:只要有书就可以消磨时光。 5. 开门乌桕影:打开门时,乌桕树的影子映在门前。 6. 盎水泼入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寄黄秀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逐句释义 1. 春风两眼合看花,今年却不在黄家。 2. 世间岂无鱼羹饭,不似黄家能顿顿。 3. 未应南楼复南楼,江湖添个新白头。 4. 午夜横眠看星斗,玉柄摇摇似招手。 5. 崖公失顾第四星,使我不逢渠大明。 6. 忽思叔度久不见,林梢飞来果一片。 7. 露虫啾唧四壁鸣,小虫喉中亦作声。 8.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可久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和译文: 岁晚樊口解舟 解释: 樊口,指湖北武昌(今武汉市)的樊山之口,这里泛指长江边。岁晚,即年老,这里指的是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湖的生活状态。解舟,意味着停船休息,准备过冬。 译文: 年老体衰的我,在樊口江边停下了船只,准备度过寒冷的冬天。 武昌夏口之山川,天寒不见吹箫船 解释: 武昌夏口,指湖北省武昌(今武汉市)一带的山川河流。吹箫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