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作品。它描述了除夕之夜,作者在空无一人的屋子里,对着窗外的星空和月亮,感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白日竟空过,此夕岁还除。 - 白日空过,意味着白天的时间过去得飞快;此夕岁还除,表示到了这个时间,一年的结束也到了。 - 无端遂周四序,忽忽未曾知。 - 没有原因突然就进入了一年四季的变换,但自己却浑然不觉。 - 才见春风哢鸟
东风的第一枝,和着星期的赠词。 因为陈因修郡志,所以住在道院。 业继阳秋,编分绝越,藜光夜焕仙院。 馀才遇物生情,赋雪咏梅殆遍。 寻吟次第,已到了、红叶巢燕。 趁日长、点笔苔笺,不住杨花飘砚。 搜有句、一囊侈艳,酬以字、万缕笑贱。 诸侯爱若琼枝,肯放庾楼兴浅。 陪欢记昨,看顾曲、当筵初倦。 想去时、薄梦残灯,醉倚一床书乱。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赠答之作。上片写词人与陈子庄在郡志馆中相聚,相互唱和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寂寞的空房满路都是青苔,房门常常锁着没有打开。梁上的燕子何时会回来?独自不等待主人回来。旧巢自然解去新泥筑,感叹小鸟也多才气。谁家豪华大厦不担心摧折。暂时到这里来遮蔽,不要猜忌。 注释解释: 1. 寂寂闲房满径苔 - 寂静无人的空房子四周长满了青苔。 2. 门常锁,不曾开 - 门经常上锁,从未开放过。 3. 梁闲燕子几时来 - 屋梁间停歇的燕子何时归来? 4. 独不待,主人回
卜居(壬午) 居何处,思在小山中。 决决溪流常带雨,疏疏林木自来风。 萧然一亩宫。 注释: 1. 卜居:在这里指隐居或居住的地方。 2. 壬午:这是诗中的年份,表示创作这首诗的时间。 3. 决决溪流:形容小溪水流湍急的样子。 4. 萧然一亩宫:形容隐居之处虽小但清幽。 5. 萧然:形容环境寂静,无杂音。 6. 一亩宫:指隐居地的面积不大,但足以称之为“宫”。 赏析:
望江南 其二 卜居壬午,竹叶风畔榻,芦花月中船。 秋来几醉眠。 注释: - 居何处,思在野村边。 - 竹叶斋头风畔榻,芦花荡口月中船。 - 秋来几醉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卜居在野外的宁静生活。首句“居何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选择。接下来的“竹叶斋头风畔榻,芦花荡口月中船”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野外的生活场景。诗人不仅享受自然的宁静,还沉醉于饮酒之中,体现了诗人与世无争
【解析】 “未换林边绿叶,初抒篱下黄花”:树叶还未完全变绿,篱笆下的菊花已经盛开。 译文:树林边缘的树叶还没有完全变成绿色,篱笆下的菊花已经开始盛开了。 “寂寂无人常吠犬,荒荒近夕正啼鸦”:寂静无人的时候常常听到狗在叫唤,黄昏时刻乌鸦正在啼叫。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农村傍晚景象,作者以静写动,以声衬静,生动地展现了农家黄昏时分的恬静氛围。 “前村秋几家”:前方村庄中秋天的几户人家。 译文
【解析】 “八宝妆 过古南访忍可师”是第一句,“八宝妆”,指女子打扮成八种不同的装束。“古南访忍可师”,指去拜访忍可老师,“忍可”,即僧如璧,号“忍可”。 “近倚荒畴,遥连喧市,小院门开斜照。”这一句写景。诗人在荒凉的田野上靠墙站立,眺望着遥远的城市,院子里的门敞开着,斜照着一片余晖。 “寂寂斋堂人散后,冷落残烟封灶。”这一句写事。在斋堂里,人们已经散去
【解析】 这是一首抒写夜中怀人之情的小词。上片写夜深时分的所见,下片写深夜中的所感。全词以“浅幔昏灯影”开篇,用“深更断漏声”收结,中间是“朦胧睡也又还醒”与“徘徊住也又还行”,两相对照,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感情。 【译文】 薄纱帘幕昏暗如梦,昏黄灯光摇曳不定,夜已很深,时钟的滴答声响彻寂静。我似醒非醒,似睡非睡。不知昨夜风雨是谁在哭泣,听?听?不知今宵云月为谁明亮,看?看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人物心情的诗作。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望云涯引 · 秋步(壬午):这是诗人在壬午年的秋日漫步于云涯,即指在秋天的傍晚时分。 2. 秋三将及:秋天已经过半,快要进入深秋了。 3. 稻畦畔,斜阳下:稻田旁边的小路上,夕阳西下的景象。 4. 鸟雀青林,坠叶又惊风发:鸟儿在青翠的树林中飞翔,落叶被风吹动,发出声响。 5. 溪流一曲,好傍渔舟去,问略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创作的。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意义。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有桃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石桥南上荡东边。"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 3. "野蔽桑麻,门喧鸡犬绕村烟。" 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图画。 4. "萧然。" 描述了一种清静、闲适的氛围。 5. "座三闲。" 暗示了书房的安静和雅致。 6.